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36章 不是坏事

第236章 不是坏事

第236章 不是坏事 (第1/2页)

窑址,什么窑址?
  
  当然是固镇白瓷古窑的窑址。
  
  看林思成不说话,老人又笑了笑:“你是不是在想,我如果知道窑址在哪,运城找了十多年,我为什么没讲?”
  
  “更或是让考古院,陶瓷所去找,没必要拿一只碗把你哄到太原,再和你啰嗦大半天?”
  
  “因为直到你找到河津的老窑头,我才推断出白瓷窑的具体位置……”
  
  老人拿起了那只碗,“五零年,我被调到省轻工局。国家第一次工业大模底,我就跟着几位老师勘查省内的古窑遗址。找到的不少,霍州窑、介休窑、晋城古窑、怀仁窑……等等等等。
  
  应该是六零年,我们到河津,在攀村公社(镇)勘查瓷土矿。当时,村民坪地时挖出了一些细白瓷片,因为瓷土成份很相似,当时我们推测,当地很可能存在白瓷窑遗址……”
  
  “但样本太少,地表无明显遗迹点,勘查难度太大,就没有费功夫……然后一直到八六年,国家第二次工业摸查,为改进河津琉琉烧造工艺,我们又到了河津。”
  
  “大概待了半年,临走时,县工业局的一位领导慕名而来,拿着这这只碗让我鉴定。当时,我说这不是宋代的定窑白瓷,而是本地烧的唐瓷。但他不信,说我没看准。
  
  后面我一想,即便不是定窑,这碗也不差,就花一百块收了下来。又问了问,他说是老家的房子翻修,挖地基的时候挖出来的。
  
  之后,我跟着他到实地看了一下,运气比较好,不但捡到了几块白瓷,还捡到了两件未入窑的残胎……由此,我更加确信,樊村乡、僧楼乡一带存在唐代时期的白瓷窑遗址……”
  
  “你肯定在想,我既然这么肯定,当时为什么没找出来?”
  
  老人叹了口气:“因为条件不允许:一是当时的科技力量有限,即便找到窑址,找到足够多的遗迹点和样本,复原这种窑温极高,烧造条件极为苛刻的制瓷工艺,难度也极大。
  
  其次,即便能复原,以当时省内的工业水平,也无法做到大规模量产。而即便能量产,从知名度、品牌影响力而言,也无法与景德镇相提并论。
  
  说直白点:你烧的再好,外地客商不认,顶多只能在省内消化。而以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水平,咱们省能用得起细白瓷、仿古瓷的家庭,有几家?”
  
  “而最关键的是,还是线索太少,不好勘察。与其费时费力、费人费钱,最后却产生不了什么效益,还不如多找几座能生产得了,普通老百姓用的起的粗瓷窑……”
  
  “然后没几年,我就退休了,这件事也不了了之。直到上个月,省陶瓷所的学生给我打电话,说是在河津北部的龙门山老窑头一带,发现了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大型民用黑瓷窑遗址。”
  
  “当时我还奇怪,老窑头那么多的矿,能找到瓷窑,真就挺难。问了陶瓷所,说是外省人找到的,我更奇怪了。
  
  又细问了一下,又让陶瓷所从运城找来几块你们重点征集的白瓷片,我才知道:我收来几十年的这只碗,竟然是唐代的卵白玉瓷?而你一直找的,也是卵白玉……”
  
  被老人一语道破,王齐志和赵修能的脸色一变。
  
  林思成却波澜不起,无动于衷。
  
  看他仍旧不说话,老人蘸着茶水在桌子上画了起来:“这是河津北部的龙门山,这是老窑头。紧挨着老窑头流下来的这条河,就左边的这一道,是遮马峪……”
  
  “你之前应该觉得,无水不烧瓷,顺着遮马峪往下找,肯定能找到窑址。因为固镇的瓷土和你找到的细白瓷的胎土基本一致,大抵跑不出固镇这一块……
  
  但出了龙门山你才发现,除了遮马峪,这一带还有两条河:中间的瓜峪和东边的神峪。恰恰好,这三条河中间的干涧村、北午芹村一带都产瓷土,而且和固镇的瓷土成份非常相似。这样一来,你找的那座白瓷窑建在哪条河岸上都有可能。”
  
  “又因为这三条河多次改道,县志又修的晚,具体哪个朝代改到了哪个地方,查都查不到。所以,找了半个多月,你连古河道都没办法确定,窑址更是无从谈起……”
  
  “但这并非是你不专业,恰恰相反,你的能力远超省考古院的好多专家。”
  
  老人又指了指那只碗:“严格来说,我其实剽窃了你的思路:即以老窑头为锚点,以遮马峪为延长线,以这只碗的出土点为座标,最终才确定了唐代窑址范围……”
  
  “而找到唐代窑址,就等于有了新的锚点,你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宋代、金代、乃至元、明时期的遗址……你很清楚:遗迹点越多,发掘的产业链条越健全,工艺复原的可能性就越大……”
  
  林思成点了点头:“水先生,我信!”
  
  他确实信:因为他的考古勘察计划就是这么设计的。
  
  如果让他知道这只碗,并老人说的发现残胎的地点,就等于确定了瓷窑的确切范围。
  
  就像老窑头遗址的那个草木灰坑。
  
  林思成想了想,摇了摇头:“但是,你老要的如果是卵白玉,那恕我无能为力!”
  
  老人笑了起来:不怕他拒绝,就怕他跟个闷嘴葫芦似的,死活不吱声。
  
  “只要能商量,事情都有得谈!”老人点了点碗,“这个碗不够,我再加点:平定砂器,黑白刻花瓷,这两种技术都给你!”
  
  他刚要说什么,老人又笑了笑:“其实吧,这件事情对于你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专利肯定还是你的,无非就是在山西多开一家分公司(分中心)。更说不定,还能多搞一项国家级非遗……”
  
  说心里话,条件很诱人:这次到山西来,除了澄泥砚,就是为了平定砂器和黑白刻花。
  
  这两项技术本就是老先生指导复原的,有了最详实的资料,不懂的立马就问,顶多给林思成一两周,他就能消化个七七八八。
  
  算少点,至少能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有这个功夫,说不定哪个省的三四种名瓷都考察完了。
  
  老先生也没说错,对他个人而言,确实没什么损失。而且不但没损失,补益还不少:一旦出了陕西,以点带面,包括修复中心、包括他个人的影响力绝不会只局限在这两个省。
  
  但说实话:人不是这样当的,事情也不是这样干的。
  
  哪怕他对眼前的这位老人非常非常的尊敬……
  
  就说一点:何局长费了多大劲,才把省田野所、省考古队、省博实验室弄过来,又辛辛苦苦一月余。自己倒好,嘴唇上下一吧嗒,就拿他们换了好处?
  
  转念间,林思成摇了一下头:“水先生,对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