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35章 契机

第235章 契机

第235章 契机 (第1/2页)

四份卷宗,几樽砚台,整整齐齐的摆在茶几上。
  
  档案袋的封面上,盖着“YC市工业局”“文化局”、“档案馆”的红章。
  
  谈武坐在对面,一脸歉意:“前天,陈局长连夜赶回市里,昨天亲自盯着档案科,把资料传真到县里。同时,绛县也重新发了一份。
  
  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我让两个秘书科十几个人反复检查,连标点符号都能对得上……”
  
  放下标有“澄泥砚”的那一份,谈武又指指另外三份:
  
  “这也是陈局长亲自盯着市文化局发来的:稷山螺钿、金银细工、绛州剔犀,全是市里准备申请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失传再复原工艺。
  
  但有一点:才列入省级目录,几家研究所也在试验调整阶段。市文化局的资料不是很完善,数据可能不是很准确,不知道林老师能不能用得上。”
  
  怎么可能用不上?
  
  哪怕不是很全。
  
  “都很有研究价值!”林思成点点头,“谢谢谈秘书长!”
  
  “林老师客气了!”谈武颇叹了口气,“前天的事情,还要请你见谅!”
  
  林思成浑不在意:“人之常情!”
  
  要说没意见,那不可能,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谈好的:等价交换,各取所需。
  
  临了,却拿一份不全的资料来糊弄。但凡换个人,但凡不是林思成系统性的了解过澄泥砚的工艺,百分之百中招。
  
  但如果换个角度:至少这次不是领导默许,而是下面擅做主张。
  
  而且从起初开始,当地领导的态度就要比耀州诚肯的多的多:不是不行,但要等,也不会太久,最多三个月。
  
  最后虽然出了问题,但问题谁都会出,关键在于,补救的及不及时。
  
  说实话,就连林思成都没想到,当地不是一般的干脆:本来只打算要一份,就因为这件事情,一骨脑的又送来了三份。
  
  所以,还有什么不能见谅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思成也没敷衍,说是已经约好,下午要和王教授、田所长他们开会,最多下周,就能再次开始勘察。
  
  气氛很是容洽,两人谈笑风声。
  
  又聊了一会,林思成客客气气的把谈武送走,然后让方进通知开会。
  
  不到五分钟,几位全部到齐:王齐志、黄智峰、赵修能、田杰、高章义、商妍。
  
  几个人围着茶几。
  
  “我还以为,谈秘书提的那口箱子里,装的是钱?”赵修能开着玩笑,“这次拿来的资料这么多,总给全了吧?”
  
  “全,而且不是一般的全!”林思成用力点头,又指了指四份卷宗,“除了澄泥砚,还有”稷山螺钿、金银细工、绛州剔犀的工艺技术资料。”
  
  王齐志和赵修能愣了一下:啥?
  
  赠一送三?
  
  他俩一直负责外联,市直部门和相关单位他们哪个没跑过?所以很清楚,当地对于这几项技术的重视程度。
  
  但不奇怪,全是已列入省级非遗目录,准备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失传再复原工艺,换谁不重视?
  
  再换位思考:如果有外单位联系西大,想学习林思成修复瓷器的技艺,你看西大会不会答应?
  
  哪凉快你哪待着去……
  
  “不是……当地这态度,怎么转变的这么快?”
  
  赵修能一脸惊诧,看着林思成,“他们现在怎么不怕技术外泄了?”
  
  不怪他想不通,委实是当地的态度变化的太快,原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之前只是一个澄泥砚,都跟要亲命一样。眼下,就因为一次误会,全送了过来?
  
  就跟这些技术全都不要钱的一样?
  
  “因为除了澄泥砚之外,这三项工艺的资料都不是很全,即便有人想复制,也需要时间研究。”
  
  林思成笑了笑,“但这并非人家有意隐瞒,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就像谈秘书说的:就连几家复原机构都还在实验求证阶段,没办法苛求人家……”
  
  几个人对视一眼:仅仅这么简单?
  
  当然不止。
  
  当地应该是觉得,林思成研究的是文物修复,而非原封照搬的仿造。即便技术共享,双方之间的冲突也不大。
  
  如果合作好了,还能相互弥补。
  
  其次,他们还得请林思成帮忙:
  
  老窑头遗址虽然是省内唯一,但放眼全国却不怎么够看。如果按照林思成所说的,再找到明、元,乃至金宋遗址,算是把最后的一块短板也补齐了。前几不敢说,但怎么也能在国内排得上号。
  
  拿这些技术换,不亏。
  
  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对林思成有了足够的了解:能力这么强,这么专业,还那么多的名衔,关键的是,才二十出头?
  
  想像一下,他以后的路有多长,前途有多么光明?在这个前提下,林思成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拼着背负一辈子的污名,甚至是判刑的可能,把这些技术卖给别人?
  
  几相一结合:与其抠抠搜搜,还不如大方一些。
  
  技术倒是拿到手上,但问题也来了:能申请国家级非遗的技艺,工艺水平肯定足够高,价值不可谓不大,这些商妍都明白。
  
  她就是有些担心:饭得一碗一碗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别东一榔头,西一捧子,最后哪个都没搞好?
  
  她想了想,委婉的提醒了一下:“林思成,要不咱们先放放,先研究澄泥砚?”
  
  林思成点头:“当然!”
  
  所谓贪多嚼不烂,不是不研究,而是要分清楚主次。
  
  “对,先搞清楚澄泥砚再说!”
  
  王齐志拿起澄泥砚的档案,信手翻了翻,“忘了问你,那位姚所长怎么做的手脚?”
  
  “很简单:他隐瞒了几点核心工艺和关键数据!”
  
  林思成细心解释,“澄泥砚的练泥工序,最核心的就是阴干:因为砚胎比较厚,不像瓷器,只有薄薄的一层,所以泥胚在阴干过程中必然会收缩,然后干裂。”
  
  “为避免这一点,必须在陈腐之前加入增塑剂。但因为工艺失传,具体加的是什么,无从可知……姚所长第一次送来的那份资料中,就没写……”
  
  几个人凑过去瞅了一眼:这次写了,留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