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欢迎茅台厂的2位同志
第292章 欢迎茅台厂的2位同志 (第2/2页)“但是要说自己人能有多少可靠的人用,这个还真不好讲,上次他带着人到市里开座谈会,亲信也只有一个车间主任,和一个司机小王。”
“这次派来的人,还真不好说,因为对原本就在茅台厂工作的职工而言,外派到一个新的单位里头,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这在好多人眼中,等于是变相的发配,估摸着没多少人愿意过来。”
茅台厂眼看情况好转了,而且这么有名气,产量跟着提升了,周高廉还打算大干特干。
这时却被派到专卖店这边来,心里肯定是会有疙瘩的。
“有些人对工作还能挑三拣四,有些人却没得选择,人跟人真是不一样。”吕文安感叹道。
“你也好意思感叹?你是非农业户口,在县供销社也有关系,要感叹也不该是你感叹。”陈浩道。
钱需要流动,行业也需要流动。
钱如果不流动,都将钱放在兜里,在自家找个缝隙,弄点报纸缠起来,或者是装进玻璃瓶里,塞进去,市场缺乏流动资金,单位运营困难,消费不足,通货紧缩。
长久下去,企业和个人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行业如果不流动,岗位就跟那皇位一样,肯定是优先留给自己的子女。
就跟现如今,农民老老实实留在村里种田地,想出去,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读书读出出路,一条是当兵,除此之外,哪怕有手艺,脑瓜子灵活,也只能在家附近。
被户口这条绳索,拴的牢牢的。
“县供销社的工作没啥意思,一眼望得到头,家里人在里头上班,从年轻时再到年老,就守着那点工资,那几个地方,成天都是些家长里短,勾心斗角,工资少算了几毛,谁偷拿了公家的东西。”吕文安摇头。
“没啥意思。”
“他们还想让我按部就班,我怕,怕进去就出不来,从年轻干到年老,一点起伏都没有。”
“这个工作对农业户口的人来说,的确不错,可对我来说,没啥意思,不想为了几毛钱,几块钱,跟个怨妇一样,成天嚼舌根,上班的时候嚼,回到家里,当着娃的面又嚼一遍。”
人总归是不满足的。
想要更好。
“那你跟着我,算是找对人了,看着吧,我会带着你,踏着时代的浪潮,弄出一番作为。”陈浩道。
“碰到孙苗苗,就跟她说声,留点野味,明天就跟邮电局那边说好,把电话给安装了。”陈浩踩灭烟。
“时间差不多了,我也得去市里,接茅台厂过来的2位同志,还得安排住的地方。”
陈浩摆摆手,出了兴盛酒楼,上卡车,往市里去。
开着卡车,陈浩往市里去,而后直接到火车站,在旁边找了家店铺,递了根烟,聊了几句,问人借了块纸板子,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欢迎茅台厂的2位同志。”
没办法,不认识,担心错过了,只能用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