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条平安路,半部淞沪史(下)
第124章 一条平安路,半部淞沪史(下) (第2/2页)枪炮无眼,他贾幼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了胜利,这是必要的牺牲。
张绪顿时气血上涌:“等打完这一仗,我肯定要告你一个渎职..”
他一下子想不到合适的词,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喊道:“我是新任的三连长,还活着的,都他妈跟我上!”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平时从不说脏话的他,短时间内连续用了两次“他妈的”。
这要是让他姑姑知道了,少不得一顿训斥。
残存的士兵就这么跟着张绪冲入平安路,而大队长木场信也也没有墨迹,直接率领这一个小队的士兵,快速后撤到下一个街垒。
早在偷袭平安镇之后,第6师团的作战方案就明确指出:
为防止支那部队围攻平安镇,务必以战争堡垒模式打造防御工事。
几乎是每个路口,每个巷弄,甚至几处两层的砖石房都成为了他们的堡垒。
终于杀入平安路的张绪很快发现,百米之外竟然还有一处街垒。
日寇的防线从平安镇外一路筑到了镇内,每一处房屋,每一个街头都有他们的身影。
三连的士兵很快就被压制在了残破的街垒处,身前就是铁柱与小鬼子战斗的地方,残肢断骸铺了一地,早已无法分辨。
想要继续前进,怕是要重复刚才的牺牲。
张绪抓过身旁战士的手臂:“你去后面,找贾营长,说我需要炮火支援。”
骄傲如他,此刻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似乎,刚才贾幼慧做的才是对的,而他,只是一个意气用事的蠢货。
北侧的战斗被卡在了平安路,西侧的战斗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根本就不存在一触即溃的日寇,孙立人连续率兵冲锋,也同样被止步于西侧的街道。
两个小时后
战斗还在继续,两翼的突击一步一步将阵线向平安镇内压去。
沈复兴与孙立人各自带着部队,也一并压进了平安镇。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日寇炮兵带来的杀伤,山炮、野战炮早已打完了炮弹。
而日寇的火炮,仿佛没有限制一般,不断轰击,收割着战士们的生命。
残酷而又现实!
如果不是沈复兴带来了除太湖炮连外所有的火炮,怕是现在他们连平安镇的外围都无法突破。
如同淞沪战场上无数次发生的反击一样,折戟沉沙。
曾经他们看不起的桂粤军血肉冲锋,如今也成为了他们攻坚的利器。
若不是如今税警总团每个士兵都具备巷战本能,贴墙,破窗,先手榴弹后突击。
怕是仅仅在外围,就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沈复兴看着前线再也冲不动的战线,也无奈下令固守,等待援军抵达。
恍惚间,平安路口的一处半高石碑引起了他的注意。
穿过不断运送的伤员的队伍,沈复兴蹲下身,看到了模模糊糊的“永靖”两个字。
刹那,仿佛有什么记忆闯入了他的脑海。
【海疆永靖】
“这是.明代的抗倭海防碑!”沈复兴喃喃自语。
一种莫名的情感开始升腾,看着远处仍在进行的巷战,他很惭愧。
石碑上断口明显就是新的,这是小鬼子故意炸开的。
“狗日的!”
轰!轰!轰!
突然,日寇的炮击袭来,道路、建筑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沈复兴也被人整个扑倒,只能趴着感受这地动山摇的恐怖。
而在平安镇内,贾幼慧指挥的迫击炮也在日寇的占领区爆炸。
双方的士兵几乎同时承受着炮火的对轰,死战不退!
纵观整个抗战,似乎只有淞沪会战时期双方几乎都没有投降的士兵。
无数的将领部队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小鬼子,从神州大地各处赶来共赴国难的战士,共同谱写着这悲壮的历史一页。
此时,已经是凌晨5点,战斗却没有半点结束的样子。
贾幼慧的炮兵营几乎快打光了炮弹,面对最后几箱弹药,他一个发狠:“全部转向,轰击城南,小鬼子一定还有援军赶来,炮弹打完,一连带着所有火炮撤离,其他人.跟我上!”
“是!”
没有一个人提出意见,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噗噗噗噗~
十数枚掷弹筒与迫击炮宣泄出最后的怒火,随后阵地归于安静。
贾幼慧掏出手枪,笑着扭头:“弟兄们,来世,咱们还一起杀鬼子!”
“杀鬼子!”
凌晨5点23分,贾幼慧率炮兵营121人冲入平安路。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次炮击,居然差点造成鬼子的崩溃。
正从城南冲入平安镇的刽子手竹下义晴,还没等见到神田正种,就被从天而降的炮弹命中。
当场东一块,西一块。
拼都拼不起来!
而在城西作战的孙立人,在最后的冲锋中被流弹连续命中,受伤倒地。
所幸警卫拼死将他抢了出来,肩膀、大腿、手臂,竟然有四处枪伤。
没有一发子弹命中要害,简直就是奇迹!
这就是淞沪战场,联队长?名将?
都只是这战场尘埃的一部分,无人拥有免死金牌!
远处的海面上,有一抹霞光冲天而起,点亮了半壁星空。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强行将苍穹分成了两半。
一半黑暗,一半光明。
是的,再过1个小时,天就要亮了。
激战了一夜的双方,似乎都到了强弩之末。
如果你从天空俯瞰,或许就会感到绝望!
大批的登陆船再次向着平安镇而来,海面的甲板上,忙碌的勤务人员正在做着舰载机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战斗,远没有结束。
此刻,正坐在路边包扎伤口的沈复兴有些恍惚。
“阿叔,你忍着点。”
呃——!
手臂与肋部的疼痛再次将沈复兴拉回现实,远处的喊杀声再次响了起来。
激战一夜的士兵即将要面对小鬼子的增援部队,而他,早已用完了预备队。
沈复兴咬着牙,拉过小满:“给张司令发报,我部已攻入平安镇,请援军”
哒哒哒!
这次不是枪声,而是马蹄声与卡车声。
沈复兴扭头一看,恰巧升起的阳光洒落在路口,有一骑自光明中而来。
“我是邱清泉,奉战区长官之命,率教导总队,特来增援!”
妈的,你可算来了!
这就是淞沪会战,有内斗不休,有慷慨赴死,有将兵同命,有血肉长城,还有星夜兼程,不计代价的增援!
那是希望!
一条平安路,半部淞沪史。
烽烟未散,山河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