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你去谋逆吧
第351章 你去谋逆吧 (第1/2页)刘备让荀彧去泰山,把兖州世家派到泰山的人撵走,这确实有点让荀攸绝于兖州的意思。
如果不让荀攸和兖州各家产生点矛盾,刘备怎么敢用荀攸呢?
荀攸是跟着刘协一起来在青州的,在临淄一年多了,名义上是黄门侍郎,但却一直住在馆舍里。
就是因为刘备一直不敢用他。
虽然有黄门侍郎的官职,但这官职在青州和白身是一样的……因为青州根本没有设立黄门署。
荀攸自己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去考策试,不去主动做事,那自己就只能一直住在馆舍当个闲人。
必须按照刘备设定的路线重新做官,才能得到刘备的信任。
其实刘备并没有约束荀攸这样的豪门子弟,只是青州这两年一直都没用荐举路线授官了。
举荐授官,在此时的青州已经不是正途了。
要么靠军功,要么靠实绩。
想得军功就进将军府从军,想得政绩就去考策试并参与实务。
名望家世没用,黔首和高门士族在这里是一样的待遇。
眼下,荀攸主动问刘备有何差遣,就是心里明白,现在刘备敢用他了。
“确实有差遣给公达……”
刘备对荀攸说道:“早在年初我便昭告天下称天子要去泰山祭祖……公达可知为何?”
“自是为了将心怀不轨之人都引往泰山。”
荀攸点头道:“玄德公可是要将其一网打尽?”
“不,兖豫青徐各家,乃至各地官员,这些时日都会云集泰山。”
刘备摇头:“我不可能全数诛杀他们,否则便只能大开战端。我也分不清哪些心怀不轨哪些人忠君爱国……想请公达帮我分辨。”
眼下农策刚施,又得了那么多耕牛,刘备确实不想开启大战,得让百姓休养生息。
现在越是不打仗就能发展得越快,除非必须平叛,否则能不打就不打。
但也不能由着敌人搞事情,得让合适的人去解决问题。
荀攸和荀彧正是最合适的人……即便荀彧不是刘备的人。
“……此便是玄德公给攸的策试题目吗?”
荀攸闭上了眼:“让族父去劝兖州各家,又让攸设法使各家相杀……玄德公之题颇难啊。”
“难吗?以公达与文若之才,该是易如反掌吧?能够听从文若劝告的,那就算是尚有一丝可救,我也愿意放他们一马。而那些不听劝告的……公达去指引他们谋逆吧。”
刘备笑了笑:“是否要将此事告知文若,也由公达自己决定。但若是此事失败,我就不会再去分得那么清楚了……”
让荀彧去劝说兖州各家滚蛋,能全部劝走当然更好。
没滚蛋的那些,就由荀攸当‘内应’,去‘指引’他们谋逆。
如果此事失败,或是荀攸反水,其实都没什么关系,刘备既然有防备,那就不至于出事。
但如果此事成功,荀家就会被兖州各家敌视,即便是之前被荀彧劝服滚蛋的那些也会敌视荀家。
当然,荀攸也可以不干,可不干的后果更严重,只要各家在泰山的谋划不成功,兖州各家仍然会认为是荀家出卖了他们。而刘备这边也将彻底容不下荀家了,两头落不了好,还没法解释。
“……请玄德公允我携天子仪仗,去泰山为陛下搭建宫舍。”
荀攸点了点头,接下了这个活儿。
“黄门侍郎本就该做此事……你自去筹建,需要人手物资,都可找子龙与文和申领。”
刘备朝荀攸抱拳为礼:“公达,天子祭祖后,我便要施行利义相合之策,彼时尚需你这样精通荀子学术之才。待此策试完结,你便司掌法案,大兴荀子之术。”
荀子学术是礼与法并重的,刘备在荀彧面前提了那么多荀子学说,当然是想让真正理解礼法并重的人来负责法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