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皇帝连这都知道?这……还是人吗?!
第二一五章 皇帝连这都知道?这……还是人吗?! (第2/2页)有不少的人眼圈都已经泛红了,做好了接下来听到噩耗的准备。
他们觉得,最大的可能便是薛尚书这么好的一个人,在接下来会被撤职。
这已经是最轻的了。
会因此而被问罪下狱,都不是不可能。
“哈哈,都放心,都放心,无事,无事!”
薛祥面对这么多关切的目光,很感动,出声对众人连连说道。
“陛下不是问罪,陛下差人送来了好办法!黄河能彻底的治理了!
此番,我等能毕其功于一役!完成这等壮举,令我们以及子孙后代,都再不用为黄河泛滥而忧虑!”
薛祥声音哽咽,带着诸多的激动,眼角都为之湿润
而后,便当众将植树造林,束水攻沙之策说了出来。
本来很多人,在听到薛祥说了陛下没有怪罪的意思时,就已经是无比激动了。
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哪能想到,薛尚书竟然又给出了这么一个超好的消息!
居然有了彻底根治黄河的办法!
而在接下来,通过薛祥的讲述,明白了何为植树造林,何为束水攻沙之后,这些人一个个更加的振奋。
不少人都激动的跪地高呼圣主明君,感谢皇恩。
薛祥知道,陛下之所以会采用私信的方式,而不是诏书的方式给自己说植树造林,束水攻沙,这些治理黄河的办法。
有着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工部尚书的面子。
要将治理黄河的大功劳,安在自己的头上去。
陛下不在这里面分工,抢了自己的风头。
但是,陛下有陛下的考虑,薛祥也同样有薛祥的考虑。
这功劳是谁的就是谁的。
陛下为他着想,他又何尝不为君父想呢?
他薛祥也不是那种太看重功名利禄的人。
所以,薛祥做出了这个决定。
一来是安众人之心,二来也让众人知道,陛下为了能治理黄河,都在这里面出了多大的力,操了多少的心,让众人记住陛下的好。
千万不能对陛下有什么误会!
作为在治河上面很有心得的人,在知道了束水攻沙这么一个办法之后,那么剩下的也就不必再让别人多操心。
他自是能将之做好。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都还不能治理好黄河。
那他这个工部尚书也别做了,趁早赶紧退位让贤,免得尸位素餐!
……
“从今日起,这里改名字了,不再叫耽罗岛,叫养马岛!”
耽罗岛这里,沐英提高声音,望着被汇集而来的养马岛上的众人出声说道。
对耽罗岛改名,并在这里设立卫所驻守,是义父做出来的安排,他这个时候负责进行实施。
养马岛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距离大明本土又比较远。
想要将这里给守住,仅仅设立正常的行政机构是不管用的。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派兵马在此驻守。
所以便有了养马卫的成立。
只设立养马卫还不够,还要有别的相应的措施。
养马岛目前的人里,高丽的人并不是最多的,只占总人数的大概五分之一。
更多的是色目人,蒙古人,以及一些很久之前的汉人苗裔。
此时这些人,包括那些投降的高丽人,都要拿起刀子,在崔树,以及那些被斩杀的其余高丽官员身上砍上一刀。
同时。沐英作出种种的规定,建立奖惩制度,立规矩,划分等级。
告诉这上面的人,在完成了考核,作出了贡献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最大的奖励便是能获得汉姓,成为汉人。
便可拥有汉人在这里,所享受的权利。
成为汉人后,作出特殊贡献的,还能在养马卫这边当官……
一系列的手段用下来后,很快便让这里变得有秩序起来了。
沐英做这些做的很是熟练,有条不紊。
若是让平安来做这些事情,他就做不出来。
耽罗岛,也就是现在的养马岛了,这上面所生活的蒙古人,色目人等,对于崔树等人被砍死,大明取代高丽对这里进行统治,那是一点的意见都没有。
自元末以来,元廷自顾都不暇,养马岛这里自然顾不上。
高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很快就通过种种手段,把这片岛屿给拿了下来。
名义上这里还属于元朝,可实际上已经被他们所掌管。
而原本的那些高他们一等的蒙古人,色目人被他们驱使,被他们踩到了脚下。
而崔树和其所带领的亲下,和众多高丽人差不多,有着共性,比如得志便猖狂。
那小人得志的嘴脸,在养马岛这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再加上,又有大明一千将士将在此处驻守,这些人自然翻不起什么浪花。
这次拿下耽罗岛,改名养马岛,在这里设立养马卫,将之纳入大明的统治,朱元璋是早有准备。
所以,跟随而来的除了正常的使节团的人员之外,还有一千将士,以及他们其中一些人的家属,
都要在这里安居了。
等到局面稳定之后,将会有更多人的家属前来。
而来到这边的人,朱元璋也会给一定的补助。
尽可能的照顾然后每个人,把事情做得比较公平。
在将这些事情给安排妥当,三日之后,沐英,平安再度启航,船只离开了养马岛,朝着高丽本土而去。
对于这次的高丽之行,沐英和平安早已是迫不及待。
拿下养马岛,只是一个小小的牛刀小试,接下来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好时刻!
……
从一处豪华的宅院走出来,李仁任脸上露出笑容,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心情显得很不错。
但是,跟他一同出来的崔莹,眉宇之间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忧虑和愁容。
“如此做,真的好吗?真的就不会怕惹恼明朝,从而让他们降下雷霆之怒?
明朝的皇帝,可不是个好脾气的。”
二人往前走了一阵儿,崔莹回头看看哪处宅院,见离得离了,周围的那些护卫,也在他的示意之下,拉远了距离之后,这才望着李仁任开口说道。
“有什么不好的?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也太高看南面的伪明皇帝。
南边的伪明皇帝看起来强大,但很多事情上,却是在虚张声势。
明朝的使者,又不是没有被杀过。
早在洪武三年,倭国那边的人就杀了明朝的使者。
可迄今为止,那不还是一直好好的,没见明朝这边有什么反应。
明朝使者倭国人杀得,我高丽就杀不得吗?”
“可是倭国的情况,与我们这里终究不同。”
“有何不同?”李仁任反问。
“倭国隔山陷海……”
“我们这里和大明,同样是隔山下海。
何况,元主已亲自派遣使者前来,与咱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有元主在,朱元璋不足为惧。
元主如今在草原,这边又有纳哈出。
与我们周边相接的是元主,而非是大明,这点要分清楚。
只要元主未被灭,那么南面的皇帝就一直不敢动我高丽!”
相对于崔莹,李仁任在这件事情上,就要放心的多。
并觉得崔莹实在是太胆小了。
“再说,明朝的使者都已经被杀死了,皇帝也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便是忧虑又有何用?
放心好了,不会有什么事,我看在近期,明朝那边连使者都不敢再往我们这边派。”
听了李仁任所说的这些话后,崔莹想了想,最终轻叹了一口气,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
默认了李仁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