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第1/2页)

文华殿内,太子朱标高居首位,胡惟庸这个中书省丞相,带着相应的官员向朱标汇报工作。
  
  如同他们之前面对朱元璋时那样。
  
  朱元璋这要饭花子,对他儿子真好!
  
  如此放权,也不怕今后有一天朱标的翅膀硬了,不甘寂寞了,会也来个玄武门,把朱重八直接从皇位上给赶下去,或是囚禁起来,再或者直接杀了。
  
  以往的历史证明,过早交出权力的皇帝,过的大多都不怎么好。
  
  朱元璋如此作为,今后肯定也很难落一个好。
  
  真要发生这种事儿,那可就让人捧腹大笑了,想想就开心。
  
  胡惟庸在心中腹诽。
  
  “太子殿下,工部尚书薛祥所上奏章该如何处理,还请殿下明示。”
  
  胡惟庸望着朱标请示。
  
  朱元璋把朱标安排在这个位置,让朱标做这些事儿,明显就是在给自己这个中书省的丞相进行争权。
  
  这让一向对权力看得很重的胡惟庸,那是一点儿都忍不了。
  
  自从朱标接下这么个任务后,他一直愤愤不平,心中老大不痛快,也没少给朱标使绊子,找麻烦。
  
  其中最常规的手法,就是事无巨细,全部都报告给朱标,让朱标来处理。
  
  所为的就是使劲折腾朱标,让朱标承受不住。
  
  可谁能想到,这么长时间了,朱标愣是坚持了下来。
  
  不仅如此,在处理政务方面,也变得愈发熟练起来。
  
  胡惟庸在感到有些挫败的同时,也越发的不满和急切,想要找到棘手的事儿让朱标来处理,好好的难为朱标。
  
  只要朱标感到为难,心里面不痛快,他这边就是开心的。
  
  而这一次,工部尚书薛祥所送的这奏章,就很符合他的心意。
  
  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也不复杂,好处理,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牵扯实在是太大了。
  
  兴修水利从来都是一件大好事,更别说是治理黄河了。
  
  朱元璋在北元未灭的情况之下,就敢投入这么多去修理黄河。
  
  说他大心胸,大气魄都是可以的。
  
  可在胡惟庸看来,除了大气魄大心胸之外,同样也可以用大傻蛋来形容。
  
  黄河泛滥,是多年以来的沉疴旧疾。
  
  黄河可和别的河不一样,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河。
  
  一到夏秋季多雨之时,就会发狂,疯了的巨龙一样咆哮往东而去。
  
  所过之处,房倒屋塌。
  
  自黄河决口以来这么多年,哪里有什么根治黄河的办法?
  
  之前的那些皇帝,是不想着治理黄河吗?
  
  不是,而是因为治理黄河所需要的钱财,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为关键的是,难度还特别大。
  
  并不是说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就一定能将黄河给治理好。
  
  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所以这两百多年来,黄河基本上都没怎么治理过。
  
  结果到了朱元璋这里时倒好,这么快就开始治理黄河。
  
  而且,还是准备从根本上治理黄河。
  
  调子起得如此之高,投入如此之大。
  
  结果现在却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
  
  这下子,有朱元璋受的了。
  
  想想看,投入那么多,花费那么大,调子起的那么高。
  
  结果却在这个时候,因为找不到特别好的办法,而不得不暂时停工,或者是修缮好后没用上多少年,花这么大力气治理的黄河就再次决口,一泻千里,那这乐子可就更大了。
  
  这玩意儿,与其花大力气对其进行修缮,反倒不如选择视而不见。
  
  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朱元璋雄心万丈,现在就挨了当头一棒,惊喜吧?
  
  调子气这么高,投入又这么大,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可硬着头皮做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做的越多只会赔的越多。
  
  这就叫做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骑虎难下,下不来台!
  
  这件事处理起来,猛的一看似乎很简单。
  
  选择薛祥都给做好了,要么同意薛祥所言,朝廷发召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在水利上面有知识有想法的人,汇集天下智慧,想出根治黄河的办法。
  
  或者是不同意薛祥提议,让薛祥接着往下修。
  
  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有着太多太多的考量,关系着大明,也关系着朱元璋的脸面,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目前而言,在胡惟庸看来,不论怎么选择,都不不行。
  
  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薛祥子这个奏章上的好!
  
  接下来,有朱标和朱元璋头疼的了。
  
  对于薛祥此时的遭遇,胡惟庸同样是拍手称快。
  
  这家伙身为工部尚书,本该对自己这个丞相毕恭毕敬。
  
  结果这家伙,在经历中都城的事上,没怎么受到朱元璋的惩罚,反而在后面将其给提拔成为了正式的工部尚书。
  
  自此之后,这家伙似乎一副以朱元璋心腹自居的样子。
  
  不怎么把自己这个中书省的丞相,放在眼中。
  
  这让胡惟庸想想就觉得恼火。
  
  这个时候,薛祥主持修黄河,闹出了这样的事来,他自然乐得看戏。
  
  薛祥这家伙,以为他的智慧才能有多么的出众,觉得他能彻底根治黄河。
  
  怎么可能!
  
  黄河的问题若是有那么好解决,何至于决口两百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里,也都没人能将其给治理好。
  
  这家伙还妄想着,通过彻底治理黄河,一举成名流传千古,拿下这么个大功绩。
  
  现在好了,抓不到狐狸反惹一身骚。
  
  看来经历了这次的事情后,薛祥还有什么脸面爱继续傲气。
  
  这封奏章,不仅是把天大的难题抛给了朱标,朱元璋,同时也将薛祥的无能,给公诸于众。
  
  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个工部尚书,能力也不怎么行。
  
  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想要通过修理治理黄河,来求得虚名的人而言,别提有多么的酸爽。
  
  其实,在胡庸看来,黄河根本就不用去治理。
  
  两百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不都好好的?
  
  朱元璋非要想不开去治理黄河,这不是吃饱了撑的,自己找给自己找麻烦吗?
  
  黄河治理好,是能带来不少的好处,可是修不好的可能实在是太大了。
  
  弄不好就是入不敷出。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治理黄河这事皇帝盯得紧,又全权交给薛祥进行负责。
  
  薛祥又不懂得做官的人情世故,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又涉及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钱财,看着就让人眼馋。
  
  结果,自己这个中书省的丞相,却从里面捞不到什么好处,这就让他很难受。
  
  对治理黄河抱有的敌意更大。
  
  能让他从中捞取大量好处的,那就是好工程,捞不到好处那就是坏工程,就是这么简单。
  
  皇帝说什么黄河治理,泽被苍生,惠及百姓,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善政,历史将会铭记,子孙后代将会传扬。
  
  皇帝还说什么要号召大家一起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为了华夏能够更加的昌盛,要一起努力等等……
  
  在胡惟庸看来,这些都是在纯粹的放屁,就是皇帝用这些话来骗人的。
  
  这些都是假的,只有能拿到自己手里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
  
  皇帝可以用这些话骗上一些人,却还骗不住他胡惟庸。
  
  黄河根本就不应该去修,就这样下去挺好。
  
  每年黄河会泛滥,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淹死人……可那又如何呢?
  
  两百多年来,不是一直都这样过了的?
  
  那些百姓怎就如此愚蠢,明知道黄河会泛滥,很容易就会发生水患,造成这样的灾难,还偏偏要跑到黄河泛滥的区域去生活,不知道规避危险。
  
  那遭了灾,死了人不也纯粹是活该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一些蠢人,给朱元璋和朱标这个猪崽子,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在他看来还挺不错。
  
  也算是这些愚蠢之人,所发挥出来的一点儿价值。
  
  朱标听了胡惟庸的话,略点了点头,并没有立刻开口。
  
  目光还在薛祥所上的奏章上停留。
  
  胡惟庸见到朱标的这副反应,禁不住心中得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