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老四居然是永乐大帝?!
第二零四章 老四居然是永乐大帝?! (第2/2页)真该!
杀的爽快!
只凭这一点,马皇后就知道只要自己家老四干的不会太差,那么就不会真的对老四怎么样。
“老四成为皇帝后,藩王这边也同样没有落下。
把之前朱允炆所废除的那些人,全部给恢复了王位。”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老四这一手干的不错,能够极大的安抚众宗亲之心。
让众多藩王心悦诚服。
和朱允炆那种,完全不顾亲情的人相比要好的太多太多。
但马皇后觉得,这些只是第一步。
在后面,老四这边肯定还会着手进行削藩,不会放任藩王继续尾大不掉。
这点儿马皇后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绝对会发生。
毕竟老四自己就是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
藩王势力太大,对于朝廷的危害有多大,他比一般人要更加的清楚。
一般而言,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吸取前面亡国的经验。
比如魏晋南北朝之时,世家门阀林立。
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后,很快便和世家起了摩擦,并不断的想办法削弱世家门阀。
比如唐朝中后期藩镇林立,一场安史之乱打破了开元盛世,大唐梦碎。
五代十国时,皇帝走马灯一般的换,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各种判乱不断,那个时候连地方上的很多节度使,都过得胆战心惊。
不发饷了造反杀节度,使甚至于连赌钱赌输了,都能把节度使给杀了……
于是赵匡胤很快便弄了个杯酒释兵权,将禁军这边高级将领的兵权给收了,削弱手下大将。
等到赵光义这么个不争气的人上位之后,在这上面做的更加的过分。
彻彻底底的走上了以文驭武的道路。
元朝不会管理国家,贪污腐败极其严重,吏治混乱。
简直是高官显贵,地方上士绅大户的安乐窝。
重八在当上皇帝之后,便一直警惕着大明会变成元朝时的模样。
因此当上皇帝之后,对拿元朝留下来的诸多混乱的吏治,败坏的风气毫不留情。
一次又一次的像其发动冲锋,将之给改变。
老四造反成功当上皇帝,又岂能不防范藩王造反?
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老四再把这些藩王们,全部恢复了王爵之后,很快就也开始进行削藩了。
不过和朱允炆进行的削藩不一样,咱家老四削藩就要有章法的多。”
听到自己家重八所言,马皇后暗自点点头,果不其然,老四真的削藩了。
“老四进行削藩时,并不是说如同朱允炆那样,要把人往死里面整。
废为庶人,全家流放。
老四主要针对的藩王们所拥有的兵权。
除了藩王三护卫外,还会将处于边塞要冲的藩王封地,进行一个置换。
把他们给分封到内地,方便控制。
而做这些的时候,还会从钱财上面对这些藩王进行一定的补偿。
提提高藩王们的待遇……”
这倒是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马皇后暗自点头。
“同时,老四还让老五这亲弟弟,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率先拿老五来开刀。”
马皇后闻言,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从道理上来讲,她能理解老四的这个做法。
毕竟老四和老五亲兄弟,一母同胞的那种。
先对老五动了手,那么便可以把很多剩下之人的嘴给堵上,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么一个结果。
不会有太多的反抗。
但是从情感上而言,她也为自己家老五命运之多舛,感到难受。
毕竟老五这孩子,一个只想学医的人,却接连遭受打击。
朱允炆削藩时先拿他开刀,等到老四想要削藩时,也同样是先拿他动手。
你说说,老五只是想学医而已,这都招谁惹谁了?
“老四的削藩和朱允炆比起来要温和的多,待遇也提高了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老四本身就在藩王当中就有威望。
如今又通过靖难打了天下,手中兵马更盛,远非朱允炆这个畜生能比。
各种条件相加之下,倒也让这些藩王们,逐渐按照老四说的来,迁移封地,或者是交出三护卫。
当然,老四并不是直接对所有人动手。
而是只先对付其中的一小部分。
其余的,在后面慢慢的收拾,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听了朱元璋所言,马皇后点了点头,确实,相对于朱允炆这个不当人的玩意所用的残酷手段,老四削藩确实还算很可以了。
在这种事情上,确实没办法求全责备。
“所以重八你之前有说,今后准备改变策略,把咱们的这些儿子们愿意去海外的,就把他们弄到海外封王。
让他们到海外去闯荡,效仿周朝时的分封。
那些不愿意到海外去闯荡的人,只有藩王名号,没有藩王的封地等,就是因为这个?”
关于对于这些儿子们的处理问题,朱元璋在此之前给朱标说过,后面也同样和马皇后说过。
当时给马皇后的解释,是海外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好男儿志在四方,来到了外面去,可以无拘无束,不受皇权束缚,能尽可能的给他们自由天地,让他们施展才华。
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没办法与马皇后说。
但这个时候,却不必有什么保留了。
朱元璋点头道:“妹子,你说的对,咱让他们到海外去,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考量,便是这个藩王分封这件事儿,咱一开始的时候考虑的有些简单了。
没有想到,会引发这么多的问题。
咱现在是看明白了,把这些兔崽子们分封到咱大明各地当藩王,咱在的时候能压着他们,哪个兔崽子都不敢翻天。
可咱若是没了,那事情可就不行了。
今后,若是不进行削藩,在皇位上的人都坐不踏实。
可以一旦进行削藩,即便是不引发老四造反这样的事儿,那也势必会纷纷扰扰,带了诸多的动荡不安。
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问题不能留给后面的人,还是让咱这个当爹的来解决的好。”
原本马皇后对于把自己的这儿子们给送到海外去当藩王,多少是有些不忍心,觉得太远了。
一旦跋山涉水来到海外,今生只怕很难再相见,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怎么能会舍得?
可现在,听重八说了朱允炆上位之后,干出来的一系列的破事情,她觉得在这件事情上,重八说的才是对的。
把这些儿子们给分封到海外,才是最好的办法。
不然一代代的下去,血缘关系不断变淡,只怕不出三代,就又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而且,就老四的才能,若是不把他给分封到海外,只让他留在大明境内,当个受限制的藩王,实在是亏损太大了。
“不仅是这样,妹子你是不知,众多的宗室到了后面,对大明的财政压力有多大。
说句不好听的,简直成为了大明身上的一颗毒瘤,不断的吸血。”
朱元璋说着,便将他所了解到的宗室的弊端,说与马皇后听。
在知道宗室们干出来的种种过分事情,以及宗室对大明带来的极大危害。
又因为重八的那些规定,底层众多普通朱家子孙的日子过得又是多么的悲惨,甚至有很多到了后面,有的都开始重操旧业要饭了。
有的被饿死了,有的穷困潦倒过不下去,偷偷编个草鞋到街上去卖都不行。
有人会拿是否想要效仿汉昭烈帝刘备来进行责问。
直系宗室,和那些旁支宗室之间的日子,那是两重天。
马皇后对自己家重八,让宗室们到海外去的想法,也就越发的肯定。
目前而言,还是重八的这个办法好……
……
“咱家老二老三呢?削藩还有靖难时,没有听到你说他们?”
马皇后忽然望着朱元璋问出了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