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楼帝业 > 第217章 诗意泛湖,骤起变故

第217章 诗意泛湖,骤起变故

第217章 诗意泛湖,骤起变故 (第2/2页)

景宁帝这次没打算让忠顺亲王作诗了,而是一边看着姜念一边沉吟,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朕晓得你颇有诗才,今日何不也赋诗一首?”
  
  此言一出,画舫内顿时寂然。
  
  忠顺亲王眯起眼睛,袁晳面露讶色,袁历则盯住姜念,戴权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他们都知道姜念是泰顺帝民间私生子的传闻,且都认为此传闻多半是真的。
  
  姜念恭声道:“臣才疏学浅,恐贻笑大方。”
  
  说罢提笔濡墨,在纸上写下:“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景宁帝览诗,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前两句写到杨柳垂丝连接着远处荒芜的丘陵,红桥如雁齿般参差排列,俨然一幅天然图画;后两句更妙,将扬州比作南宋杭州的“销金锅儿”,道尽此地奢华享乐,又暗含一丝讽喻;又以一个“瘦”字,点出此湖较之杭州西湖的纤秀婉约风姿。
  
  事实上,这首诗是姜念前世清代诗人汪沆的代表作,正因这首诗,前世的扬州保障湖才更名为瘦西湖,并以此名广为流传。
  
  “好!妙!”景宁帝赞叹,“‘瘦西湖’三字乃点睛之笔!朕看这保障湖之名俗气,从今往后,便更名为‘瘦西湖’罢!”
  
  姜念连忙躬身:“太上皇过誉了,臣不过信手涂鸦罢了,岂敢因拙作而更名这保障湖!”
  
  “不必过谦。”景宁帝摆手,眼中满是赞赏,“此诗不事雕琢而意境全出,尤其是‘销金一锅子’五字,道尽扬州繁华背后的奢靡之气,颇有警世之意。”
  
  袁历站在一旁,心中又窜出了寒意,只是这次的寒意悄悄卷向了姜念。
  
  他自负诗才,今日却被姜念压了一头,太上皇对此诗的赞赏,远胜过对他此前四首诗的评价。更可气的是,这姜念不过是个见不得光的野种罢了。
  
  姜念忽觉一道目光如刺,转头正对上袁历阴鸷的眼神。那眼神一闪即逝,袁历已换上一副笑脸。
  
  ……
  
  ……
  
  蜀冈位于扬州西北,绵亘四十余里,以栖灵寺、平山堂为核心形成文化高地,欧阳修、苏轼等文人留有诗词遗迹,景宁帝也曾留下御笔。
  
  画舫在蜀冈脚下靠岸,但见此冈虽不甚高,却因地处平原而显得突兀。冈上松柏森森,烟雨中更添几分苍翠。
  
  景宁帝登岸时,早已备好銮舆,他却摆手道:“朕要步行上山,也好活动筋骨。”
  
  众人见劝不过,只得簇拥着圣驾,沿着青石板路蜿蜒而上。
  
  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两侧古木参天,时有鸟雀鸣叫其间。
  
  行至半山,忽见一座古刹隐现于林木之间,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正是栖灵寺。
  
  栖灵寺,本名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一千多年来寺名多有变化,隋代曾称过栖灵寺。
  
  及至大庆,因讳“大明”二字,故称栖灵寺。
  
  栖灵寺住持率众僧在山门外迎候,见圣驾至,忙合十行礼。
  
  景宁帝先简单游览了一番栖灵寺,随即便来至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栖灵寺西侧,宋仁宗庆历年间,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筑建此堂。凭栏远眺,扬州诸山尽收眼底,故得“平山”之名。
  
  平山堂成了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苏轼三过平山堂留下《西江月》等词作。
  
  四十余年前,景宁帝曾在平山堂题匾“贤守清风”。
  
  此时,姜念引着景宁帝入了平山堂,但见堂内陈设简朴,悬着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匾,写道: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景宁帝仔细欣赏着《朝中措·平山堂》词匾,叹道:“欧阳永叔此词,朕头一回在平山堂见时,朕还年轻。如今时隔数十年再见,朕已老了,却觉此词更合心境了。好一个‘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忠顺亲王凑趣道:“父皇今日诗兴甚好,何不也题词一首?”
  
  景宁帝摇头:“适才朕都未作诗,此刻来至平山堂,有欧阳永叔之词在此,朕又怎能提笔?”
  
  堂外,烟雨如丝,将堂前古柏洗得苍翠欲滴。
  
  堂内,已斟上了茶水。茶香氤氲中,景宁帝对袁历道:“历儿,朕瞧着你今日作诗未尽兴,再作两首平山堂的如何?”
  
  袁历心中正自郁结,闻言忙强打精神,提笔蘸墨,顷刻写成两首:
  
  其一:“平山堂下雨霏霏,欧公遗踪何处寻。唯有门前旧时柳,年年青眼待君临。”
  
  其二:“蜀冈登临眼界空,二分明月忆欧公。江山不管兴亡事,依旧春风绿柳中。”
  
  景宁帝览毕,淡淡一笑:“不坏。”说着转向袁晳,“晳儿也作一首。”
  
  袁晳从容提笔,写道:“烟雨平山堂上过,欧公去后迹如何。二分明月今犹在,曾照当年醉后歌。”
  
  景宁帝称赞:“‘曾照当年醉后歌’七字,有余不尽,得了诗家三昧。”
  
  景宁帝又对姜念笑道:“你也赋一首如何?”
  
  姜念忙躬身推辞:“臣才疏学浅,今日献丑一首,已属僭越,岂敢再献丑?”
  
  在他看来,今日自己已作了一首《咏保障湖》,不宜再出风头。且他已看出袁历表面上温文尔雅,却已对他有了警惕和不满。虽说他早存了夺嫡之志,可不想这么早就得罪了袁历这位“秘密”的储君。
  
  景宁帝见姜念推辞得诚恳,非但不恼,反觉此子懂得进退,心中更添赏识。正要说话,忽见一个名叫魏庚的太监匆匆入内,附耳低语:“太上皇,扬州盐商沈传恩求见,说望太上皇念及旧情,许他觐见。”
  
  景宁帝最器重的两个心腹太监,一个是戴权,另一个便是魏庚。戴权与魏庚这两个太监,彼此敌对。
  
  沈传恩?
  
  景宁帝一怔,目光不自觉地扫向姜念,见姜念屏息凝神,尚且不知这骤起的变故……
  
  沈传恩可是犯了事逃匿了的,且姜念已下了海捕文书的。此时竟出现在蜀冈要求见他这位太上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