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篇 地名传说
第六十九篇 地名传说 (第1/2页)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来历,背后都有一串的故事;有些浅显,有些深厚。
我是宝应人。宝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外人知道的不多。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总会在前面加上“扬州”二字,扬州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地名。
宝应这个地名,起源于唐朝。
经过安史之乱,大唐江山已是一泻千里,盛世不再。君臣惶然,有心再造大唐盛世,可是谈何容易,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一高道在某地发现了八件宝物,觐献朝廷。朝堂上下,君臣激奋。认为天降祥瑞,大唐中兴,指日可待。天子下诏天下,改纪元宝应,那一年就是宝应元年。宝物的发现地被命名为“宝应”。
唐朝早已成为历史,“宝应”早已不再是纪元,但“宝应”这个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有些地名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有些地名却让人看不懂,但你知道了她身后的故事后,便会恍然大悟。
宝应县城边上有个小镇叫“望直港”。小时候我有些纳闷,这儿不沿海,不临江,也没有其它什么大河,怎么会以“港”命名呢?
出了小镇,有个村子叫“军师”(老百姓唤之为“军师嘴”);再偏远一点,有个村子叫“蛤拖”(老百姓唤之为“蛤拖沟”)。这两个村名,尤其是老百姓的叫法,我一直想不通,觉得怪怪的。像一些村镇叫什么“柳堡”、“大树”、“和平”等等,很好理解。
后来,大表哥给我讲了一个乾隆下江南的小故事,我的这些心结全都迎刃而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