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7章:科举落幕,三甲皆定!海刚峰终于要动笔了
第0137章:科举落幕,三甲皆定!海刚峰终于要动笔了 (第1/2页)三月十六日,近午时。
一份张贴于大明门外的布告迅速引起了诸多百姓围观。
大明门,皇城正南门。
是皇城官衙与市井的分界线,对面便是摊贩云集的棋盘街。
贴在此处的布告,大多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
除了皇帝的即位诏、罪己诏、科举金榜等重大布告会张贴在午门,其余如赋税调整、赈灾救荒之类的告示都会张贴在大明门。
每次张贴在此处的布告内容,很快就会传遍全城。
而此时。
这份张贴的布告,正是沈念所撰写的盛世论。
不过,当下的名字叫做:《万历五年丁丑科举殿试释疑书》。
此布告解释了昨日殿试策论题的出题缘由以及借此题向天下士子引导的政治抱负。
一言以蔽之:谨以此题,培养天下士子爱民、敬民、不与民争利之心。
许多押对主题的士子都甚是兴奋。
朝廷在河南假丈田亩之事被百姓热议之时,出这样一道题目,自然是为了维护百姓利益。
惟有此,丈田之法才能严格执行。
而一些撰文认为加征田赋乃补充国库之良策的考生,则面带沮丧。
他们忽略了当下朝廷的强大,忽略了当下新政的目的,更忽略了当下朝堂官场的行事氛围。
其中。
这篇布告中,最吸引百姓的一句话是:何谓盛世?天下黎庶皆可饱食也。
任何一个心系百姓或本就为生计所困的人听到此话,都会有所触动。
因为以前的官样文章。
描写盛世都是“太仓充盈,甲兵强大,天下熙然若春阳”之类的虚话。
而今,此公告直接将天下百姓放在了首位。
不同于曾经喊口号般的恤民诏令。
这一次,朝廷借科举殿试之题表达对天下百姓的重视,告诉天下想要入仕的官员:做官,就应以令“天下黎庶皆可饱食”为首要目的。
至真,至诚。
令很多百姓再次对朝廷的好感度倍增。
此外。
一些不知此事的官员都在打听此殿试之题是谁的想法,此文是谁草拟的。
当得知是翰林编修沈念后,很多官员便不再说话且丝毫不觉得惊讶。
出自沈子珩之手,太正常了!
此刻的沈念,已被很多官员打上了“百姓官”的烙印,而与百姓官相对的,则是朝廷官。
百姓官,就是做所有事情都以百姓之需为出发点;而朝廷官,则是朝廷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被称作“百姓官”的官员并不少。
但九成以上都是沽名钓誉之徒,以此谋取官声。
一些人觉得沈念也是如此。
但又不得不钦佩沈念总是能在许多政事上都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让皇帝、内阁、翰林院都对其甚是器重。
沈念根本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身在官场,做的再好,也会被人寻到匪夷所思的角度抨击。
他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快速成长,一旦居于高位,这些话语对他便没有任何影响了。
……
三月十八日,清晨,乾清宫。
小万历穿戴完毕,用过膳食,准备前往文华殿。
今日,乃是传胪(殿试唱名)之日。
他要去文华殿拆卷,确定一甲前三名,外加在皇榜之上,加盖皇帝印宝。
就在这时。
李太后从外面走了过来,后面除了跟着两名侍女,冯保也在一旁。
“孩儿向母后问安!”小万历连忙行礼道。
李太后点了点头,朝着一旁轻轻摆手,殿内就剩下小万历、李太后与冯保三人。
就在小万历疑惑之际。
李太后说道:“皇上,稍后拆卷,能否将张阁老与吕阁老家公子的名次提一提。二人若在三甲,至少提到二甲前十名,若在二甲,张阁老家的二公子可提到一甲,可以不是状元,但成为榜眼与探花还是可以的。如此,方能体现皇恩浩荡!”
李太后非常注重人情世故。
她知当下大明呈现蒸蒸日上之态的缘由,是有张居正与吕调阳坐镇内阁,故而想令小万历以此为恩惠,使得二人感恩。
另外,上届科举,张家大公子名落孙山,张居正是非常恼怒的。
若张家在此届能出个一甲,张居正绝对感念皇恩,会更加努力地处理政事。
小万历微微皱眉。
“母后,若放在往昔,朕必依母后之言。”
“然本届科举出了尸谏之事,影响甚大。朕若这样做,恐怕……恐怕会使得天下读书人质疑科举之公正,另外,此二人已有了进士身份,日后能走到哪一步,还需看为官后的政绩,将他们放在前列,并非好事,还会使得两位阁老背负骂名。”
“元辅与吕阁老已不止一次暗示朕,不能因他们而对他们的儿子徇私,朕还是不宜在科举上动手脚,以后多多照顾他们就是了!”
小万历语气非常柔和地否决了李太后的建议。
李太后张嘴欲言,但竟不知如何反驳,当即道:“好,那皇上便看着办吧!”
听到此话,小万历甚是开心。
在政事上,他已能独挡一面,完全不会对李太后言听计从。
李太后接着说道:“后日,三百名适龄女孩便会进宫,在宫内生活一个月,观察她们言行举止,交给冯保的手下人就是,皇上无须亲自查看。”
待观察一月行为举止,淘汰一批女孩后,便该由两宫太后挑选合适人选了。
“孩儿明白!”小万历拱手道。
当下,李太后若不依靠张居正,根本管不了前朝政事。
因为小万历总能有理有据地反驳他。
不过,小万历的生活之事,还全是她说了算,她是在提醒小万历,不可私自去见这些女孩。
一些女孩为了成为妃嫔,无所不用其极。
若碰到小万历,她们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钻到小万历的怀里,一旦二人干柴烈火,发生了关系,皇家就丢人了。
故而,李太后不得不提醒小万历。
待小万历册封了皇后,宫内女娥才是他随便挑随便临幸的时候。
……
片刻后,小万历来到了文华殿。
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三名读卷官已将四百八十份试卷依照成绩高低排列整齐地放在御案上。
随后,冯保开始拆卷。
这些殿试试卷,小万历全都阅过。
此刻,他拥有着一甲三名的决定权,可对当下名次进行调换。
冯保身后的两名小宦官,熟练地将一甲、二甲、三甲的姓名、籍贯,写在纸上。
不多时,便撰写完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