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厄运之钻
第565章 厄运之钻 (第1/2页)“垄断是暴利唯一的源泉”--这条犹太商业法则,从小就影响着恩斯特的商业价值观。
如今拥有了戴比尔斯,恩斯特终于可以开始操练他的“垄断游戏”。
为了进一步集中钻石市场份额,恩斯特一边疯狂地拿地、并购、开发新矿,一边肆意挥动低价的大棒,将生产钻石原石的小公司赶尽杀绝。
曾有些小公司、老势力,企图通过自有渠道出售开采的钻石原石,但还未成功实施,就遭到了恩斯特的疯狂报复。
遇到一些不能通过非常手段拿下的钻石企业,他就会用手中庞大的钻石资源,疯狂的打价格战,逼迫这些公司投降。
在这种“狼性文化”的指导下,戴比尔斯迅速成长,十几年内,就将全球90%的钻石矿产掌握在手中,“一家独大”的格局就此形成。
1934年,恩斯特在伦敦创立了著名的CSO体系。
具体操作上,各国钻石企业按照合约,将产出的钻石原石送到南非,由戴比尔斯对它们进行分拣、定价、收购。
等戴比尔斯把控全球钻石矿源头后,恩斯特又发明了“看货商系统”。
即只允许行业头部的125个珠宝切割公司,向其直接购买钻石原石,行业上把它们统称为“戴比尔斯125”。
每年,CSO会举办10次“看货会”。
在看货会上,戴比尔斯将品质、大小各异的钻石放进密封的塑料袋里,让“戴比尔斯125”盲选。
要知道,每袋钻石标价几乎都在800万美元以上,而开箱之后不满意,也不存在任何退货换货的可能。
然而,面对如此苛刻、屈辱的条件,钻石公司们却只能接受。因为,只有加入戴比尔斯的这套体系,才有资格做钻石生意。
在恩斯特的精心打造下,这套垄断体系一直维持运行到20世纪90年代,直到被大量的人造钻石打破垄断地位。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戴比尔斯最辉煌的时候,虽然恩斯特已经去世,但在他长子哈里的领导下,他创建的钻石帝国依然在平稳有效的运行着。
现在戴比尔斯找上门来了,这在孙志伟的预料之中。
对于这样一个商业大鳄,孙志伟现在的体量太小了,他并不存在直接与之对抗的可能。
不过,他也不是泥捏的,现在就看戴比尔斯开出的条件了。
如果条件合适,加入戴比尔斯的体系也不是不行,如果戴比尔斯仗着垄断地位,想要狮子大开口,他也不是好惹的。
虽然商业上他干不过对方,但他要想让戴比尔斯换上几任董事长,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特别是戴比尔斯现任的董事长,还是恩斯特的长子哈里。
这位哈里·奥本海默继承了恩斯特的钻石商业帝国,也继承了恩斯特数十亿美元的资产。
奥本海默家族的掌握的财富,远超《福布斯400》中,美国首富尼尔·基思·路德维格的资产。
但是,奥本海默家族人丁稀少,他们是禁不起损失的。
如果说在恩斯特·奥本海默的时代,恩斯特作为家族的开创者,还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