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孙老一头扎进文献堆
第162章 孙老一头扎进文献堆 (第2/2页)孙老听了笑了起来:“既然你不准备继续向上攀登,那么把精力放到写作上面来有什么不好呢?”
“磨剑十年,一鸣惊人,志伟,你不想试试么?”
‘十年’这个词一下子打动了孙志伟。
确实,后面十年也确实没什么能干的事情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方面,是个不错的想法。
“可以试试。”孙志伟同意了孙老的想法。
这天之后,孙老开始在家仔细阅读孙志伟写的故事,两人每周都要就此进行深入的交流。
而孙老经常需要寻找一些古文资料,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在图书馆的馆藏中。
而图书馆就在小院背后,孙志伟为了保护古书,将很多竹简珍本善本都从图书馆的仓库搬到了自家地下室的里。
孙老只要有书看,也不管孙志伟的书是从哪里来的,只管一门心思的扑在资料的寻找上。
后来他见资料实在太多,有的还保存不善,不由的把工作重心转到文献的保护上面来。
看到孙老的兴趣被转移了,他乐见其成,又从各大区的存储点,废品收购站甚至造纸厂的仓库,找到更多的古文书籍送到地下室来。
随着文献的增多,地下室也逐渐不够用了,孙志伟不得不偷偷扩建了地下室,在旁边增加了两个更大的房间,专门用来存储文献资料。
老爷子一头埋进地下室研究古文去了,干妈也就不用一天到晚看着他,怕他跑出去搞事情。
家里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城里从9月开始就热闹了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中学生齐聚京城,等待召见。
这时候,他们全国到处跑,只要有介绍信,完全不用花钱,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别人没有粮票就寸步难行,而他们没有粮票却能在食堂里畅通无阻;
城里的公共汽车也成了他们的“旅游公车”,不管到哪里都可以随便乘坐,不用买票爱到哪儿就到哪儿;
至于火车就更是成为他们的专列了,一分钱不交就可以周游全国。
为了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们,街道得到上级通知,负责安排他们的食宿问题。
街道才几个人啊,哪有本事接待这么多人,于是任务又开始下派到各个居委会的饭店,学校,企业和单位。
由饭店、企业和单位负责办食堂提供伙食,学校让出教室用来住宿。
通知也下发到了幼儿园,只是这里不是一般单位,街道可是门清,他们是不敢硬来的。
不过孙志伟一向与人为善,还是热心的为街道提供了2万斤红薯。
这批红薯是城墙上那10几亩地去年的出产,幼儿园实在消化不了,趁此机会赶紧出货。
马上就要秋收了,下一批粮食就要收获,不赶紧把仓库空出来就要没地方装了。
街道那边本来就是例行公事的发一份通知,根本没想过这种高级别的小单位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