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托梦
第924章 托梦 (第1/2页)大宋皇帝要驾幸于故都汴梁,这可是十分盛大之事。
最重要的是,高级官员们,全都知道官家此去中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谁不想跟着一起去?
这个时候你错过了,丞相身边的亲近人又不只你一个,以后万一他小心眼儿怎么办?
所以,本来是心平气和的商议,可到了最后,为了由谁“伴驾”北上,大臣们倒是争的不可开交。
忍不住再度哎声叹气的乔贞,回家后免不了被老妻再度杵着额头抱怨。
“你啊你啊,当初你自己一个人就悄悄把事办了多好?”
“你要没那胆量,拉上三两个和你亲近的大臣也就是了。”
“结果现在自作自受了吧?”
乔贞赔笑,毕竟他自知理亏。
这趟行程,关乎到从龙之功,再谦逊的人,只要还想更上层楼的,都是决不相让的。
就如正在前方打仗的将士们一般,他们也是誓死捍卫,寸步不让。
最后,焦头烂额的乔贞只能决定,六部九卿,全体陪同御驾北上!
反正皇帝都去了,整个朝廷中枢随之前移又算什么?
如此一来,总算是摆平了各位大佬。
至于中层和基层官员,那就不用理会了。
他们又不是直接跟杨丞相打交道的,而是跟杨丞相身边这些大佬打交道的。
他们所跟的大佬去了,那就等于他们去了。
尚未到二月中,官家赵惇便启程北上了。
因为太祖赵匡胤的生日是三月二十一日,生于洛阳夹马营。
皇帝此去,倒是正好多借了一个名义。
不过,皇帝仪仗渡过淮河一路北上的时候,这才从人员平衡中抽出精力的乔老爷,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思来想去,他便拉上钱策,去见官家了。
“官家,臣思来想去,此番北上,咱们不能先去洛阳。”
“哦?乔卿何出此言?”
赵惇一听就急了。
他终于可以把屁股底下这张扎人的椅子甩出去了,这段时间真是身心舒泰啊。
就连他那精神病都没再犯过。
结果这时候乔贞说不能去洛阳了?
乔贞微微一笑:“官家,臣仔细想过了,咱们啊,还是得先去汴梁!”
当下,乔贞就当着钱策的面,把他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
拉着钱策,就是为了有个见证人。
钱策的侄女可是燕王的侧妃,钱策是燕王的亲戚。
今儿这事钱策知道了,也就等于燕王知道了。
虽说乔贞习惯性“不沾因果”,但是既然已经避不了啦,他还是会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
赵惇和赵恺听完,不禁恍然大悟。
“乔卿,你说的对,正该如此,方才妥当。”
赵惇和赵恺看着乔贞,心中满是感激。
乔贞给他们出的这个主意,不仅对杨沅更有利,对赵家也更有利。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赵惇的更大体面。
可以说,乔贞之策,是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是让各方都受益的。
赵惇感激不尽,忍不住离座而起,向乔贞长长一揖,哽咽道:“多谢乔公指点。”
“不敢不敢,臣惶恐。”
乔贞急忙离座而起,向赵惇跪了下去。
至少现在,赵惇还是天子,他哪敢受此一礼。
在赵惇、赵恺、乔贞、钱策四人一致同意下,皇帝的护送队伍便直奔汴梁而去。
皇帝抵达开封的时候,是二月二十八日。
他把一路奉护而来的“神主”请回太庙,隆重祭拜。
大宋天子重归汴梁的消息,也让天下为之震动。
这件事,在军事上也帮了杨沅的大忙。
大宋天子此时已归汴梁,如果中原不稳,大宋天子能来么?
这说明,这个地方已经被大宋彻底控制,并且有信心就此守住。
这对风雨飘摇的金国来说,又是一个精神上的沉重打击。
三月五日,大宋官家赵惇突然召集随驾文武百官、开封留守的文武官员、汴梁当地的士绅名流,宣布了一件大事:
朕以凉德,嗣守太祖、太宗之洪基,临御天下,夙夜兢兢,惟惧不克负荷,上负列圣,下愧黎元。
乃者,朕尝夜梦太祖皇帝降于紫宸,神容肃穆,谕以天命有归,神器非常,当择贤以授。
朕惊寤惕然,思惟再三,乃知天命不可违,历数有所在。
丞相杨沅,禀资明睿,器量宏深,功盖寰宇,德被苍生。
昔在艰难,翊赞朕躬,匡扶社稷;今又四海归心,万方仰德。
太祖皇帝所示,正应其人。朕岂敢以私爱而违公议,以眇身而逆天心?
兹稽古训,效尧舜之典,禅位于丞相杨沅。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固圣人之至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