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丞相老糊涂了
第768章 丞相老糊涂了 (第1/2页)三日之期,转瞬即逝。
长安城笼罩在深冬的肃杀之中,寒风卷起街角的积雪,更添几分萧瑟。
秦国皇宫,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炭火盆驱不散深入骨髓的寒意,唯有御座之上,秦皇赢稷一身玄黑龙袍,虽年逾六旬,须发皆白,然身形依旧魁梧,目光锐利如鹰,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
殿下,文武百官肃立,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殿中那位须发皆白、躬身而立的紫袍老者——丞相秦襄身上。
“陛下,”秦襄声音苍老,却异常清晰,穿透殿内的寂静,“林臻殿下所提归附大乾之议臣深思三日以为可行。”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哗然!
“荒谬!”兵部尚书赢虔大步出列,声如洪钟,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怒意,“丞相老糊涂了!我大秦,立国三百载,威震西陲!岂能向那黄口小儿俯首称臣!归附?此乃亡国之论!”
“赢尚书此言差矣。”秦襄面色不变,声音沉稳,“归附非亡国乃存续之道,林殿下承诺赢氏仍为秦地之主称秦王世袭罔替,秦地自治赋税自用,大乾不派流官不驻重兵仅象征性岁贡白银十万两,此乃保全宗庙社稷之策。”
“保全?”赢虔冷笑,“五千精兵驻守函谷、武关、萧关!扼我咽喉!名为协防实为监禁!十万岁贡看似不多然秦地贫瘠无异于剜肉补疮!更遑论去帝号称藩王!此乃奇耻大辱!我赢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赢尚书忠勇可嘉。”秦襄目光扫过赢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然忠勇需审时度势。如今吐蕃屯兵十万于西境,柔然铁骑游弋阴山以北,南楚蠢蠢欲动,国内连年征战府库空虚民不聊生,赢稷陛下年事已高,赢驷太子仁厚有余刚毅不足,若强敌来犯内忧外患秦何以自保。”
他声音转沉,带着一丝悲凉:“宁为玉碎碎后何存,瓦全虽屈然宗庙可续黎民可安,此乃老臣肺腑之言。”
“丞相危言耸听!”户部尚书出列,声音尖利,“吐蕃柔然虽强然我大秦将士骁勇善战!函谷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何惧之有!至于府库空虚开源节流即可!岂能未战先降!”
“开源节流?”秦襄冷笑,“如何开源?加赋?民怨沸腾。如何节流?裁军?自毁长城。函谷天险可挡一时可挡一世?吐蕃新得焚天雷威力惊人。柔然铁骑来去如风。我大秦疲于奔命终有力竭之时。”
“那便死战到底!”赢虔怒吼,“我赢氏子孙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摇尾乞怜!”
“死战?”秦襄目光如电,直视赢虔,“赢尚书欲以满城百姓之血染红你的忠烈之名?以赢氏宗庙之毁成就你的玉碎之节?”
赢虔脸色涨红,一时语塞。
“陛下!”秦襄不再理会赢虔,转身面向御座,深深一躬,“老臣侍奉三代君王深知江山社稷之重,归附非怯懦乃为秦谋万世之安,林臻殿下雄才大略大乾如日中天,归附可享太平可通商路可借格物之力强我秦邦,此乃以退为进之策,望陛下三思!”
赢稷端坐御座之上,面沉如水,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他听着秦襄与群臣的激烈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扶手上冰冷的螭首。
秦襄所言,句句戳心。秦国的困境,他比谁都清楚。
然要他放弃帝号,俯首称臣,如同剜心之痛。
赢氏先祖,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岂能毁于他手。
“丞相所言不无道理。”赢稷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疲惫,“然归附事关国体尊严。朕需思之。”
“陛下!”赢虔急道,“万万不可!此乃……”
“住口!”赢稷目光一厉,赢虔立刻噤声。
“林臻何在。”赢稷问。
“回陛下林殿下在驿馆等候。”秦襄道。
“宣他明日入宫觐见。”赢稷道。
“陛下,”秦襄心中一沉。赢稷此言,显然并未下定决心,只是拖延。
“退朝。”赢稷起身,拂袖而去。
“退朝!”内侍高唱。
群臣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赢虔狠狠瞪了秦襄一眼,拂袖而去。
其余大臣或摇头叹息,或忧心忡忡,陆续退下。
偌大的金銮殿,只剩下秦襄一人,孤零零地站在殿中,望着空荡荡的御座,苍老的脸上布满愁云。
当夜,丞相府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着秦襄疲惫而焦虑的脸庞。
他对面,坐着心腹幕僚,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相爷,陛下犹豫不决恐夜长梦多。”幕僚低声道。
“老夫何尝不知。”秦襄长叹一声,“赢稷雄主心高气傲要他低头难如登天。”
“然林臻只给三日之期。”幕僚道,“若明日觐见陛下仍不决恐事有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