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要做好人
第370章 要做好人 (第2/2页)又往铜酒器里加入两勺新酒后,他将铜酒器又放到铜釜热水里进行煮烫。
曹仁看完袁绍的手书与奏表,问:“他要与袁术讲和?这么多年兄弟相争,袁术谋反时,他就这样退缩?双方那么多人跟着,不乏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仇恨积累,袁术得势,又岂会饶过河北众人?”
知道曹仁心中有气,曹操将一杯酒双手托举递过去,曹仁见此也就伸手接住。
曹操这就说:“子孝若是不肯去,我发书谢绝就是。”
就这点面子,曹操还是有的。
以他对袁绍的了解,这样拉扯几次,只要书信措辞温和、谦卑一些,袁绍也是乐意与你拉扯的。
“我去。”
曹仁托举酒杯示意,当即仰头饮一口,拿筷子吃菜,嚼着凉拌薇菜:“兄长,你说徐州战事将会如何变化?”
“难以估算。”
曹操也动筷子,却是一笑:“不过孙文台之子提兵观望,他尚且不急,我又急什么?”
徐州被吞,孙策首当其冲。
曹操这里再差,也能渡河退回河北。
至于分散屯垦于东平、济北的黄巾降军……丢就丢了吧,带走核心队伍,来日还是能打回来的。
如果袁术是一步步发展来的,一年吃陈王,再用两三年吃江东,然后再吃徐州,这样的话,才比较可怕。
像眼前这样瞬间吃掉豫州大部、扬州大部,势力飞速扩张,反而没那么可怕。
赵基这样山野出身的人都知道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在晋阳练兵,而袁术这里环环相扣,脚步根本停不下来。
仿佛一个步伐错乱,即将跌倒的人。
为了不跌倒,只能用更快、更乱的步伐来纠正,否则会立刻摔倒!
从始到终,曹操就看不上袁术。
袁术拥有他羡慕的一切,但袁术却从来不珍惜这些,反倒与轻侠、不法之流厮混。
见曹操举出孙策这个例子,曹仁也就点点头。
在面对袁术侵攻时,己方与孙策的立场高度一致。
曹操这时候举杯示意,问:“刘玄德穷途末路,也向我发书求援。子孝以为,他能否撑到吕布、赵基发兵来援?”
曹仁也举杯回应,两人饮酒一口,曹仁略思索,就说:“弟以为可出偏师,夺小沛,迫近彭城,以激励刘玄德、关云长固守之心。”
此前刘备派关羽进驻小沛,结果陈王遇刺、刘繇病死,袁术急速膨胀后,刘备从小沛退兵。
袁术兼并陈国后张勋这一路大军顺汴水、睢水而下,也已分兵进驻小沛。
可因历史战绩的原因,曹仁也看不上袁术军队的作战能力。
张勋不好打,可张勋派出去的偏军还是能打的。
至于出击小沛后袁绍的态度变化……就连曹仁也清楚袁绍的性格,只要他答应袁绍的安排,就能获取一层好感。
好感消退之际,曹操出兵小沛,纵然违背了袁绍的安排,袁绍也不会过于苛刻、追究这个事情。
出兵打小沛,可以直接测试出袁绍的真实态度。
袁绍态度不好,可以抵消;袁绍如果乐于见到这种事情,那就加大力度,主动与朝廷讨伐袁术的大军交好,并相互配合。
曹仁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曹操拿着筷子久久不动手,凝视一侧沸腾的煮酒器具。
片刻后,曹操回神,见曹仁起身给两人添注热酒。
等曹仁重新落座后,曹操才说:“袁本初想坐收渔翁之利,可公孙瓒在他背后,不敢有所举动。袁术强,则支使我军与朝廷配合;若袁术处于劣势,本初会大举进击公孙瓒。”
这是曹操的见解,说给曹仁听,曹仁去了袁绍麾下,如果遇到类似的会议,曹仁也能择机发言。
袁术是穷兵黩武的打法,击败朝廷联军后肯定还会向外扩张。
朝廷联军则不同,吕布要考虑南阳的稳固,不会长期在外征战;赵基也是,也要顾虑各自的后方。
他们击败袁术后,在意的是维持自身的稳固,而不是对外扩张。
乘胜而进,攻击袁绍的话,仅仅是粮食问题,就能让他们头疼。
而自己,朝廷讨伐袁术时,自己也出兵打袁术,吕布、赵基即便想打他,也缺乏开战的理由。
强行开战,还有刘备劝解、说好话。
真打起来,两人大义有缺,也有腹心不稳的隐患。
所以自己必须动作起来,提前与袁术交战,声援刘备,获取刘备的人情。
天下五个宗藩,已丧其二,己方救援刘备,本身就是一种忠义之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