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状元苹果
第二十六章 状元苹果 (第1/2页)(一)
秦家庄是一个交通方便的大村,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愿意来这里买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边小琪、秦科和秦妍三人到达集市时,已到上午八点,太阳高照。来赶集的人流络绎不绝,市场上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车欢马叫,人声鼎沸,好一幅红火的农村集市场面。
她们三人无暇顾及这喧闹的场面,在买卖水果的地方,找到一个角落,立起了“状元苹果”的牌子。两个穿着时尚的女孩青春靓丽,并肩站在自家的苹果摊位前,一下子就吸引了过往人们的眼球。人们在她们的摊位前驻足观望,窃窃私语,不知道什么样的苹果才能称得上“状元苹果”。边小琪笑容可掬地对前来的顾客说道:“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欢迎品尝秦家庄的‘状元苹果’。”
“你们家的苹果为什么叫‘状元苹果’?”有人好奇了,问道。
“我妹妹今年的高考成绩是咱们临山一中的第一名,被T大录取了。她是咱们临山今年唯一一个考上T大的高中生,状元家里产的苹果当然就是‘状元苹果’了。”边小琪自豪地说道。
人群里也有秦家庄的人,马上附和道:“对,那个穿米黄色裙子的漂亮女孩就是我们秦家庄老秦家的闺女秦妍,今年考上了T大。那个小伙子是她哥哥秦科,也是名牌大学滨大毕业的。一家出了两个高材生,是我们秦家庄的骄傲。”
“你家的苹果太贵了。”有人说道。
“这些苹果又大又甜,品相一流,都是我的状元妹妹今天早晨亲自到果园里一个一个精心挑选,又小心翼翼摘下来的。您说谁家能有状元亲手摘的苹果?您要是吃了状元给您挑选的苹果,一定能给您家读书的小孩带来好运。孩子吃了状元姐姐家的苹果,是不是也会受到鼓励啊?您说这值不值额外的五毛钱?而且,您要是买得多了,还能得到我状元妹妹的美好寄语,一举两得。”
“闺女,你是谁啊?你不是我们临山本地人吧?”有人对笑靥如花、举止优雅的边小琪又好奇了。
“我来自西州,是西州大学毕业的,也是状元妹妹的嫂子。”边小琪高兴地说道。
“老秦家的儿媳妇也是名牌大学的,太厉害了。”有人更羡慕了。
农村人很淳朴,家里都有读书的孩子,也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人们被边小琪的优雅、知性和美丽打动了;她彬彬有礼、悦耳的声音让她们感觉很舒服;她的话又句句说到了她们的心坎上。见三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顶着烈日,帮助父母干活,更被感动了。她们纷纷掏钱买她们的苹果,觉得买了她们的苹果,会把好运也买回家,不再去计较苹果贵几毛钱了。
秦妍负责往顾客的袋子里装苹果;秦科负责称重、算账、收钱;边小琪负责招揽顾客,送字幅和字条。
凡是买超过十斤的顾客都得到了边小琪写的字条,有人认识这是赵孟頫风格的书法,称赞不已,如获至宝。有的顾客掏出兜里全部的钱,也不够买十斤苹果的钱,但也想得到一幅字,边小琪就痛快地赠送一幅。于是,买她们苹果的人更多了。不一会儿,字条就赠送完了,她让秦科赶紧跑回家,拿来了笔墨纸砚。她就在摊位前,横起“状元苹果”的木板,放在推车上,现场挥毫泼墨,求者有份。她态度和蔼可亲,笑容满面,有问必应,买苹果的人都争着跟她说上几句话。
买“状元苹果”还能得到“赵体”书法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秦家庄集市,人们都想过来一睹女状元的风采和漂亮才女的书法。
于是,秦家庄集市上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场景,人们自觉排成了两队,一队买苹果,一队等边小琪的字。
她们家的两大筐苹果都卖完了,旁边的水果摊位还没有开张,摊主哀叹不止。顾客一边排队,一边打趣旁边的摊主:“谁叫你家没有出个状元呢?”
二百多斤苹果已经卖完了,还有排队的人不想离开,边小琪趁势对她们说道:“我们家的果园里还有很多苹果,如果你们想要的话,可以去果园里亲自摘。如果您家有读书的孩子,可以领着一起去,还能当面得到我状元妹妹的学习指点,您们想不想啊?”
“还能不能得到你写的字啊?”有人追问道。
“当然能了。如果您能买二十斤以上的苹果,我为您写一首七绝唐诗。”
人们一听还能得到秦妍的亲自指点,又一呼百应起来。
秦妍笑着对秦科说道:“哥,我小琪姐太厉害了。”
秦科笑着说道:“是啊,她这聪慧的头脑,真不是一般人能比。”
一帮人跟着她们来到秦家,有不少人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秦母和秦父见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不明就里,秦科连忙向父母解释。于是,秦科和秦父、秦母立刻领着大人们去果园摘苹果。边小琪留在家里负责写字,秦妍负责给孩子们讲解学习方法和技巧。
又忙乎了两个多小时,才算把来的顾客都打发走了。她们领着孩子,背着苹果,拿着字幅,高高兴兴而去。
(二)
看天还未晌,边小琪说她还想去逛集,看热闹去。于是,她们三人又重新去赶集。
看着三人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秦母感慨地对秦父说道:“小琪这孩子来自大城市,又出自书香门第,就是不一样啊。头脑灵活,点子多,才有所用,一下子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
穿过集市,边小琪看见有卖塑胶手套的,就走过去,要买几副手套。摊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看到漂亮的姐妹俩,笑着说道:“你们就是卖‘状元苹果’的姑嫂俩吧?”
秦妍笑着说道:“大哥,您是怎么知道我们的?”
摊主笑着说道:“今天上午整个秦家庄集都传遍了。”
边小琪问道:“大哥,您的塑胶手套多少钱一副?”。
“三块钱。”
“我买您十副,给您二十块钱。行不行?”
“行,但我不要钱。我想要你给我写几个字。”
边小琪笑着说道:“您想要‘状元手套’四个字,对不对?”
摊主被边小琪的机敏弄愣住了,说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边小琪笑道:“状元都买您的手套,您以后自然就想接着卖‘状元手套’了。”
摊主心悦诚服地说道:“大妹子,你的聪慧把我真惊着了,我服了。”
边小琪接过摊主递来的笔墨和纸板,马上写下了‘状元手套’四个字。
摊主白送给她十二副塑胶手套,她笑着收下了。
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也来凑热闹,笑着说道:“状元姑娘,我免费给你几支糖葫芦。”
边小琪笑着对他说道:“我可不会给你再写‘状元糖葫芦’五个字了。”
小贩笑道:“我不要你的字。以后我逢人就说状元和状元一家都吃过我的糖葫芦了。”说着,他拔出三串大的糖葫芦,给她们三人一个人一串。
秦妍笑着对边小琪说道:“我的才女姐姐,今天我们赶集,吃喝不需要花一分钱了。”
边小琪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笑着说道:“虽然这点钱不多,但知识就是财富这个道理,今天在秦家庄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她接着对秦妍说道:“妹妹,距离开学还有半多个月的时间,你可以办个短期培训班,给那些需要帮助的高中生补习功课,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人数多少,可以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既锻炼了自己,又帮助了家里,还可以捎带着卖家里剩下的苹果,一举几得。”
秦科鼓励道:“秦妍,你小琪姐说得对,可以考虑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