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朝贡之路,南迁,海西四部的起源
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朝贡之路,南迁,海西四部的起源 (第2/2页)听到便宜兄弟这暗含试探的话,马哈阿骨打笑了笑,大口把鹿腿啃完,连骨头缝里的骨髓都吸了干净。然后,他才打着饱嗝,像是吃饱的老虎般笑道。
“额尔克兄弟,我们是大江下游诸部卫所联合的朝贡马队,和蒙古万户部落没什么关系!我们也不准备再往西走,而是要从这忽儿海河南下,借道建州去往辽东开原,向大皇帝朝贡!”
“不过,听你话中的意思,对上游的海西女真诸部,了解的很清楚?既然都是兄弟,那就和我好好说说西边的情形吧!”
“海西女真?嗯.这个‘海’,是指我们所在的忽儿海河,还有南边的瀚海镜泊湖吧?忽儿海以西的女真部落.这么算起来,其实我们忽儿海部,也是‘海西’女真?不过,我们其实和‘海东’的弗提卫,父祖辈有些姻亲。再往上,就是和‘海南’的建州卫诸部,都是阿哈出老祖的后代.”
忽儿海酋长额尔克揉了揉光溜溜的前额,对忽儿海卫的定位并不确定,就像忽儿海卫并不明确的未来。实际上,忽儿海卫位于松花江与牡丹江交汇的江口,地缘位置极为关键,和各方都有很深的关联。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忽儿海卫沿着牡丹江南迁,最终与灰扒江沿岸的吉河卫诸部与纳喇氏族结合,变成了海西四部中最后形成的“辉发部”。至于现在,这15世纪末的海西诸部,正在南迁的浪潮中不断重组结合。后世的海西四部正在形成中,眼下称得上强大的,只有.
“瀚海西边的诸部里,最强大的,当然是塔山一带的塔山诸部!无论是塔山卫诸部还是塔山左卫诸部,都是数千上万人的大部落联合!他们和西边的蒙古万户大部落时战时和,占据着水草丰茂的江口平原,接受南边大明朝廷的丰厚赏赐,甚至还有明军的支援.在朝廷眼中,他们位于和蒙古诸部接触的最前线,又在四通八达的四江口,可比我们这些松花江中下游的部落重要的多!”
说到强大的塔山诸部,忽儿海酋长额尔克的眼中,露出明显的艳羡。但很快,他眼中的羡慕又消失了,变成了迟疑的担忧。
“阿哈出老祖见着!更西边的蒙古万户诸部,好像正在东迁、南迁。北边林子里的野人,也不断冒出来抢掠。整个大江的中上游,尤其是河口平原地带,到处厮杀做一团.蒙古人和野人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塔山卫和塔山左卫都南迁了两三次,奔着纳邻河卫去了!朝廷也拿出了吉林船厂一带,来安置这些南迁的部族。我看啊,整个松花江中上游,迟早都要变成那些放牧蒙人的领地!”
“除了南迁中的塔山卫和塔山左卫,那就属乌拉河一带的部族比较强大了!其实都是放牧蒙人带来的压力,让河边诸部不得不团结在一起,你吃我、我吃你,你联姻我、我联姻你,变成一支支数千上万甚至更大的部族联合。乌拉部说是一个部落,其实是好些河边部落连在一起,就像柞树根一样.而南迁的塔山卫和塔山左卫,其实也有这种情况,不断和沿途的部落结合壮大!”
“还有谁?让我想想,建州以北、瀚海以西、混同江以南的强大部落,那就只剩下最靠近朝廷、传承最古老的塔鲁木卫,以及灰扒河的吉河卫诸部,还有松花湖的兀也吾卫了!不过,兀也吾卫那边也乱的很,那是靠近吉林船厂的好地方。各个部族迁来迁去、明争暗斗,都在斗个不停,就连朝廷也调停不了。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决出个领头来!”
夜幕深沉,牡丹江畔星光璀璨。橘红的篝火勾勒出女真酋长们灰红的脸庞,刻画在这片灰黑的苦寒之地上。而海西诸部的兴衰迁徙,就在忽儿海酋长额尔克的讲述叹息中,显出最初的四部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