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玩具与游戏
第489章 玩具与游戏 (第2/2页)消息传出,玩具行业一片震动——两大玩具巨头合作,这是一个大动作啊。
而此时的欧美市场,戴亚克隆与微星小超人的热销仍在继续。圣诞前夕,不少商场的货架上早已空空如也,家长们为了给孩子买到“变形玩具”,甚至愿意支付翻倍的价格。
没有人知道,这场席卷全球的“变形玩具”热潮,背后是陈氏家族精心布局的商业棋局。
而“变形金刚”的诞生,不过是这盘棋局中的关键一步——未来,随着动画的开播、周边的拓展,这个超级IP将为陈氏家族与美泰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当戴亚克隆(DIAKRON)与微星小超人(MICROMAN)在全球玩具市场掀起“变形热潮”时,长江工业集团副总经理陈文恺的脚步,踏入了观塘美的电器大楼——他此行的目的,是视察父亲陈光良钦点的重点项目:街机。
为攻克街机研发的技术难关,美的电器早已在硅谷成立分公司,招募了3名专攻集成电路与程序设计的工程师;香港本土则组建了4人团队,也负责全部研发;两地实现技术实时共享。
实际上这个研发本身不算难,美的电器的游戏部门更多的是培养本土工程师。而香港六十年代开始,香港大学的电子工程已经成为香饽饽,毕业生也开始陆续出现;再加上香港理工学院,也早早的在陈光良支持下,开设了电子工程系。
“陈生,杨经理,你们来得正好!”研发负责人林伯韬看到陈文恺与美的电器总经理杨宪成走进研发室,立刻眼睛发亮,快步上前。
一台通体黑色、正面嵌着显示屏的设备赫然出现,机身侧面印着“美的乒乓街机”的字样,下方留着投币口,两侧各装着一个调节旋钮。
“街机已经成功调试通过,软硬件都经过了上百次测试!”林伯韬语气难掩兴奋,递过一枚一元硬币,“您亲自试试?”
陈文恺接过硬币,轻轻塞进投币口。随着“叮”的一声轻响,屏幕瞬间亮起,两道白色横条在屏幕两侧显现,中间一个白点如同乒乓球般跳动。他熟练地转动两侧旋钮,横条随之上下移动,精准将“白球”击向对面——作为参与过研发方案讨论的核心成员,他深知这款看似简单的游戏,在电子娱乐尚未萌芽的1970年,意味着什么。
“好玩,比预想中更流畅!”陈文恺连续玩了两局,才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扫过设备内部的线路板,“硬件稳定性没问题的话,立刻启动生产,优先投放到酒吧、夜总会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场所。”
杨宪成当即拍板:“第一批生产500台,香港、美国各投放250台。美国那边由硅谷分公司对接渠道,香港直接联系湾仔、尖沙咀的热门娱乐场所,务必赶在圣诞节前铺货。”
1970年的圣诞节,香港虽未飘雪,却处处洋溢着节日氛围——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质,让这座城市既保留着传统节庆的热闹,也融入了西式假期的松弛。圣诞节放假,这就是香港这个华人地区的特色之一。
这一天,美的乒乓街机悄然登陆香港20家顶级酒吧、夜总会,美国纽约、洛杉矶的30家娱乐场所也同步上架。
傍晚时分,湾仔“星夜酒吧”里,一台乒乓街机被摆在吧台旁的显眼位置。起初,客人们只是好奇地围观看热闹,直到一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投下硬币,屏幕亮起的瞬间,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
“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像乒乓球,但不用桌子!”
随着年轻人操控旋钮,将“白球”来回击打,周围的人越聚越多,甚至有人开始排队“求体验”。
同样的场景,在香港尖沙咀“丽晶夜总会”、美国纽约“曼哈顿酒吧”同步上演。
成年男性们几乎对这台机器“一见钟情”——彼时的娱乐方式无非喝酒、跳舞、听音乐,而乒乓街机带来的“即时对抗”与“得分快感”,恰好填补了人们对“互动娱乐”的需求。
有人为了“赢一局”,连续投币十几次;有人甚至约上朋友,在街机前展开“对战赛”,吧台旁的空位瞬间被挤满。
次日清晨,美的电器游戏部门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急促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你们的乒乓街机坏了!赶紧派人来修,客人都等着玩呢!”
电话那头,是“星夜酒吧”经理焦急的声音,紧接着,纽约分公司也传来类似的“故障报告”。
林伯韬心里一沉,立刻带着两名技术员赶往湾仔。推开“星夜酒吧”的门,他一眼就看到那台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街机,经理正满头大汗地向客人解释。
“别急,我来看看!”
林伯韬挤进去,打开街机侧面的面板——下一秒,他与经理同时愣住了:哪里是什么故障,机器内部的储币盒早已被硬币塞满,甚至溢到了线路板旁,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
“这……这是玩了多少硬币啊?”经理目瞪口呆,随即反应过来,一把抓住林伯韬的手臂,“林先生,这机器太受欢迎了!我们要预定十台,越快越好!”
同一时间,香港其他酒吧、美国分公司传来的消息如出一辙:所有“故障”都是因为储币盒被硬币填满,酒吧、夜总会负责人纷纷追加订单,即便每台街机售价高达5000港币(美国售价1200美元),依旧挡不住合作的热情。
美的电器大楼,林伯韬拿着订单报表,兴奋地向陈文恺汇报:“香港这边已经收到100台订单,美国那边更是突破了120台!不少娱乐场所还提出,愿意按营收分成,让我们优先给他们铺货!”
陈文恺看着报表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嘴角露出微笑。
他深知,街机的成功绝非偶然——父亲陈光良早在立项时就精准判断: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人需要“碎片化、低成本”的娱乐方式,而街机“投币即玩”的模式,恰好契合这一需求。
更重要的是,街机的诞生,让美的电器从“家电制造商”正式切入“电子娱乐”赛道,与四房司叶子的艺电公司、华泰玩具的IP矩阵形成互补,完善了陈氏家族在娱乐产业的布局。
“告诉生产部,全力扩产,把月产能提升到300台。”
“好”
此时的香港,戴亚克隆与微星小超人的玩具仍在热销,街机又掀起新的消费热潮,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两大核心业务形成“双爆”局面。
深水湾别墅里,陈光良看着陈文恺送来的报告,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从重工业的荣昌重工,到电子产业的美的电器,再到娱乐领域的IP与街机,他布局的“技术+产业链+全球化”帝国,正在1970年的香港,逐步显露出庞大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