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这是真的狗
第768章 这是真的狗 (第2/2页)让卫东脑海里肯定浮现出那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船,笑笑不争论:“有些东西不要凭感觉,这是应该由专家来测算得出结论,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们,只要所有零部件在中国生产,哪怕迭加运输成本,也肯定会低于花旗本土生产,百分之一百的绝对,因为现在一个中国工人的月薪是十到二十美元左右,而我旗下的上万工人大约都在四五十美元左右,所以我有最好的工人。”
真就瞬间,对面几人都信了。
现代汽车工业这样的高度集中化产品,不能光看最后组装线上没多少人。
而是每颗螺丝,每片玻璃背后都有无数工人身影。
巨大的人力成本能被整体砍掉一大截,那最后的运输成本就绝对的忽略不计。
而且让卫东随口说来,恰恰击中了核心!
这会儿其实是五大湖汽车工业地区,后来被称为铁锈地带的转型期。
就是价廉物美的东瀛汽车打遍全世界,花旗汽车每况愈下的同时,花旗工人尤其是汽车工人在工会带领下抗衡要高薪的巅峰阶段。
月薪三千多美元吧,传说中一个工人养一大家的美好时光。
一辆车一万美元,一套房十万美元的八十年代。
三个月月薪买辆车,三年月薪买套房。
这是美元购买力最强的时候。
就问这蓝领工资高不高。
后来花旗制造业就是这么崩的。
再心善的资本家也养不起这么贵的工人啊。
就像让卫东现在捅的这一刀,在场几人都明显动心。
卧槽,如果把产线,甚至所有配套线转移到中国去生产,整部车的成本会猛然腰斩吧?
反正所有人表情都变得和善亲近了。
好像都看到了什么了不起的解决方案。
让卫东其实也是顺口说,印象中八九十年代以后,其实内地合资汽车是没有朝着海外卖的吧?
但苹果手机都能朝全世界卖,为什么汽车不能?
他不会去细想这里面的产业结构、时代变化。
只觉得理直气壮。
确实把这几位克莱斯勒的高层诱惑到了。
甚至能看见他们有点懊恼。
那个前倨后恭的家伙回头看看坐中间的老大,得到点头才用更加友善的语气开口:“实际上我们从84年就开始为中国国家工厂提供汽车发动机总成、部件组装,直到今年签署完整的全套技术和生产线转让。”
现在是几位老外一起观察让卫东了。
看他后仰靠在沙发上,颇有大佬气势的翘起二郎腿嗯,透露出你继续的肢体语言。
“既然买了发动机,这家工厂也提出购买我们的克莱斯勒600型轿车整车生产线作为配套……”
这家伙迟疑了下补充:“其实整车生产线是从去年就在谈了,但600型我们卖得还不错,所以决定延后出售,但今年我们洽谈出售的时候,一切都变了……现在的情况就是汉斯大众前几天刚刚签约卖他们的奥迪100整车生产线过去搭配我们这款发动机。”
最后的语气忍不住忿忿。
让卫东稍微在记忆中扒拉下,卧槽奥迪100?!
商州市到整个九十年代,最牛逼的车就是地级市领导配的奥迪100.
可以说奥迪能在内地拥有后来官车地位,就全靠这辆车打底,然后后来的A6普及到高级官员,彻底成为BBA三大豪车。
听说在国外根本不是奔驰宝马这个级别。
原来准备引进的是克莱斯勒啊。
就像两三年前在平京,亲眼目睹本来准备引进牧马人,被换成了切诺基,当时就有种跟历史轨迹擦身而过的奇妙感觉。
现在更乐。
尤其是分工合作,不关注语言,认真观察表情的让卫东意识到对方隐瞒了很多细节,哈哈大笑:“变了?你这话里有水分啊,用奥迪100来搭配克莱斯勒发动机?那说明发动机这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你们是不是仗着卖了发动机,就对整车要高价呢?”
秦羽烨翻译过去后,好明显的几人之间眼神有个飞快的闪躲,甚至都瞟了下坐中间那位。
没准儿他就是始作俑者。
还真是他面不改色的跳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能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能以一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卖整条生产线过去。”
让卫东哈哈哈哈的摇头:“重要,很重要,来告诉我你们跟谁谈的,我先打听下你们做了什么,那一美元才是不重要的。”
对方几人脸色难看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