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激将法
第六十六章 激将法 (第1/2页)在陆机率军南下虎牢关的同时,司马乂与刘羡刚刚北上河桥,率七万大军停军于大河北岸。他们正打探北军的具体位置,打算向陆机递书约战。结果使者去而未返,又听说成皋关守军弃守,已为北军占领。
司马乂闻言大为焦急,以鞭叩鞍,愤然道:“贼若避战围我,大事去矣!”于是携天子再次渡过河桥,准备直接派骑军去夺回虎牢关。朝中诸贵则多感恐惧,司马越等人请率兵返回洛阳守城,然后再作打算。
刘暾赞同夺回虎牢关,他说:“贼军既然避战于我,说明他们畏惧于我军作战,河北军队战力不堪,我愿作为先锋,为骠骑开路!”
祖逖则道:“先不要着急,夺回虎牢关有些困难,我们不妨先分兵去鄂阪关和阳城,出其不意地去偷袭北军。”
刘琨则道:“还是据城而守,夺其粮草比较好!”
众人一时众说纷纭,虽然意见不一,但他们都能看出,陆机这一招着实狠辣。他竟然不按照常理来争夺河桥,而是别出机杼,先去占据虎牢关。如此一来,他进可攻,退可守,哪怕不能因此拿下洛阳,也能借此机会,隔断洛阳与兖、豫、青、徐诸州的联系。到这时,朝廷就成了假朝廷,反而陆机可以肆意地在中原纵横捭阖,扩张征北军司的政治影响力。
可说来说去,众人总是拿不定一个主意,最后只要把目光都投向刘羡,等待这位主帅来拿一个主意。而刘羡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直在低头沉思。等他脑中有了计划的雏形后,这才赫然发现,现场已经一片寂静。他反应过来,露出稳操胜算的笑容来,说道: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我们去偃师,并分两路兵去轘辕关与鄂阪关,护住侧翼即可。”
“是要夺回虎牢关?”王粹问道。
“不。”刘羡微微摇头,说道:“成皋关地势险要,扼山滨水,以我军劣势之兵力,去强行争夺虎牢关,恐怕非要损失过万不可,即使能拿下来,也会身心俱疲,无法与敌军再战了。”
“我们去偃师,还是老计划,与北军约战,等着打一场大决战。”
这话一说出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刘羡疯了。陆机如此安排,显然是下定了决心,不给刘羡决战的机会,转而以拉锯战、车轮战、舆论战等方式,来一点点摧垮禁军。这样看,陆机由于太了解刘羡,使得他原本的计划落空了,可刘羡此刻还想着约战,岂不滑稽吗?
但刘羡只用一句话,就改变了众人的看法。他对司马乂道:“殿下,我们不是去给陆机下战书,而是要给成都王下战书!”
“请您立刻用天子印玺,遣使到邺城,怒斥成都王,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然后以讨赵之役故事,夸耀王师的过往功绩,以过往北军之劣迹,贬低北军的将士无能。最后通告他,他若是还想自保,便最好早日传令停战,如若不然,就在这月打一仗,让全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无敌之师!”
好妙的策略!听到此处,众人无不心服口服。
确实,若是朝廷直接挑衅陆机,陆机极可能不会上当。可对于成都王司马颖,却又是另一回事。他不在前线,又不懂军事,一旦受了朝廷的挑衅,激怒于他,司马颖必然急于结束战争。若是他下令给陆机,陆机是听从呢?还是不听从呢?以他北上吴人的尴尬处境,一旦不听从,军队里还不反了天?
这其实是刘羡决意决战时,就和李盛等人商议过的策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概能有八成把握成功,剩下那两分失算的可能,主要落在于邺城剩下的幕僚上。他们中有没有智者能看穿这一点,并及时阻止司马颖呢?
依刘羡之所见,卢志肯定能看穿自己的谋画。但他已经失势了,与陆机也有根本上的矛盾,只要他犹豫不言,自己便大有可能成功。但他若是不呢?这算是这个策略里最大的破绽了。
若是卢志真站出来阻止了司马颖,刘羡还有备用的一套计划:那便是从轘辕关、鄂阪关两关绕道出兵,趁夜袭击征北军司。毕竟二十万大军,不可能藏身于一座小小关城之中,出其不意地以骑军侧面快攻,也有取胜的可能。
不过此时此刻,刘羡并未说出来,因为这个计划的变数有太多,全看临场的机变,到底比不过原先约战的策略。
计议确定以后,则是确定北上邺城的人选。这次的人选并不好找,因为派去的使者是要专门激怒司马颖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有去无回。众人都知道这一行的危险性,多不敢出声,而司马乂也想找一个信得过又能言善辩的人,于是倍加谨慎。
但这样的人选实在难找,刘暾提了乐广、山简等几个人选后,司马乂都不满意。因为在他眼中,这几人平日里养尊处优,多半也没有骨气,此前和自己没多少交情,也不一定愿意为自己效命。若不是还要保持宗室间的体面,司马乂甚至打算派一名随自己出生入死过的护卫,说不定重赏之后,反而能保持忠心。
这种情况下,最终是刘琨站出来说:“我愿意北上。”
他的请命令众人眼前一亮:刘琨是河北人出身,外貌俊朗豪雄,在士林中又以清谈风度出名,确是出使邺城的极好人选。而且他算是刘羡一党,全家老小都在洛阳,忠诚方面也理应放心。
刘羡方才思考纠结,其实也是在考虑出使的人。他深知此行九死一生,见刘琨请命,不由有些为他担心,问道:“越石,你北上当真无碍?”
刘琨拍了拍腰间的剑,自信道:“你方才说得很清楚了,无非是见机行事而已,也没有多大难事。”
他又明言道:“我与士稚,过去整日闻鸡起舞,就是想在大战中有所建树。可上一次政变,我却没立什么功劳,这怎么能行呢?大丈夫平时可以无所作为,但值此要紧关头,正该迎难而上,就让我去吧!”
司马乂见刘琨豪气干云,心中也生出欣赏,就颔首道:“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