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罗马与大秦
第575章:罗马与大秦 (第1/2页)阳嘉元年,
刘保果然如先人们预料的那样,先后册封了帮助自己夺位的宦官、保姆和臣子许多官爵。
其中宋娥效王圣先例,受封山阳君。
如孙程那样的宦官,更有封侯者十九人之众。
一时之间,
内臣权势膨胀,有超过和帝、安帝时的趋势。
好在小皇帝本质上,并不信任这些投机者。
当被宋娥抓着走出西钟殿时,
刘保便知道,在这些人眼中,自己并非真正的天子,而是他们谋求富贵的筹码。
若成,
他好,他们自然会好。
若不成,
拉上一位王孙公子,为他们这些没种的卑微宦官陪葬,也是一件美事。
只是刚刚继位,年幼权微,不大封从龙之臣,实在难以巩固地位。
刘保只能选择忍耐。
他做太子时要忍受生父的仆人刁难,
如今做了皇帝,还要忍受自己仆人的制约。
好在他的确年少,
他还有不少时间用来跟他们拉扯。
“要先为自己储备好人才,以待日后选用。”
小皇帝想起年幼时,祖母送自己去学宫读书前的嘱咐,心中便有了主意。
在宦官得势张狂的日子里,
在外朝的臣子不满于这些阉人站得比自己更高,权势比自己更强,截取的财富比自己更多时,
小皇帝时常跑去元初学宫,整顿那里的学风,并与自己当年的同学联络友好。
虽然安帝在掌权后,
对这座以其年号命名,实际上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学宫很是不满,
但因其多为少年就学之所,所学之业也多为此时不甚流行的格物,
所以安帝没有额外针对它。
自然会有不满格物之学,厌恶考试制度影响了自己成为孝廉的人,出手去扼制这座学校的发展。
短短几年,
它便从刚刚设立时的勃勃生机,变成了凋零萧瑟的模样。
刘保再次来到这里,见到那些仅剩的同学,心里对“人亡政息”这四个字,有了更多的感触。
如果没有坚定持久的推行,
再美好的事物,
也会被目光短浅的肉食者摧毁。
因为那些家伙永远不会放弃手中的利益。
刘保为此深深呼吸了几下。
还没有长成的肩膀,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
及至第二年,
权宦与臣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刘保想要趁着双方的争斗,来削弱前者的力量。
阴间的先帝们都纷纷翘首,期待着虚岁十二的刘保,在这场风波中的表现。
按理来说,
一向爱看热闹,并点评时局的朝政上帝,也应该跟着混在一起,目睹老刘家子孙的高光时刻。
奈何罗马那边提前发生了政变,吸引了何博的目光。
“这乐子我看就够了,你过来瞎凑什么!”
当上帝突然刷新到罗马城中时,已经展望了战火许久的地中海鸽子,对他不满的挥了挥翅膀。
“咱们之间何必分得那么清呢?”
何博摆出一副坦荡的样子。
“那我看就是你看,你还是不必过来嘛!”
鸽子咕咕一叫,仍旧想要保卫自己的领地。
可惜,
他的努力都被何博一手镇压。
最后鸽子只能趴在对方头上,目睹着罗马城中的奇怪场景——
一个颇具诸夏特色的男子,被禁卫军拱卫着戴上皇冠,成为了罗马的新任奥古斯都。
“秦汉的神秘缘分,难道也可以影响到罗马吗?”
看着这一幕,何博忍不住摸着下巴,沉思起来。
在阿莱克修斯将罗马的国力推上巅峰,并经由他儿子康斯坦丁乌斯维持了近二十年的统治后,罗马也理所当然的,走上了自己的下坡路。
在康斯坦丁死去后,继任的奥古斯都身体并不好,没两年便病重去世。
他在死前坚决的排斥其他具有继承权的人,立自己十二岁的儿子成为了新君。
然后,
那位辅佐儿子,被尊称为“奥古斯塔”的太后,便为了巩固儿子的位置,对先帝的兄弟,新君的叔叔们,展开了毫不讲理的打击。
这让后者感到十分不满。
他们联络起其他力量,进行起了反抗。
罗马国中的守旧势力见状,也纷纷加入进来,希望趁机纠正自“宣皇帝”阿莱克修斯以来,延续至今的错误。
毕竟在罗马正鹰旗看来,
“高皇帝”屋大维将奥古斯都这一神圣职位化为自己的血脉所有之物,他们已经忍的很辛苦了。
后面阿莱克修斯将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完全效仿诸夏的“父死子继”之制,他们当然……
也忍了下来。
毕竟打不过是真的打不过。
后面的康斯坦丁,也是同理。
但眼下,
先帝驾崩,他的儿子还很年幼,他的妻子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
这便给予了他们“拨乱反正”的机会!
而怀抱如此想法的人物,在罗马国中的数量,其实不少。
像生活在阿莱克修斯治下,并得到康斯坦丁重任,心里却反对集权独治,张望共和的塔西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啧,看来不管哪里的‘儒生’,心里都有崇古的说法。”
何博看到那些浑水摸鱼的共和残余,撇着嘴说了一句。
鸽子用自己宽广的胸怀温暖着上帝的脑袋,咕着回答,“也就这么点人了,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冒险。”
自屋大维冠以“奥古斯都”之名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若这么长久的时间,还不能把怀念“前朝”的家伙清理个差不多,那这个罗马第一帝国着实没啥实力。
所以,
别看塔西佗嘴硬得可以拿去刨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城,
但奥古斯都征召他做官办事的时候,他的动作还是十分利落的。
君子能屈能伸嘛!
总而言之,
当西方也迎来主少国疑后,
罗马迎来了自帝国建立起,最大的动乱。
太后,
以及逐渐长成的奥古斯都,
在这样的过程中,纷纷对诸夏众国的夺位经验表示了赞同,认为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这些不甘心的宗亲身上。
但对后者而言,
父死子继,本就不是罗马的传统。
前面的奥古斯都是在家族里面广泛选取继承人的,
要是父子相传成了定制,
那他们这些宗室跟皇位的距离,可就要越来越远了!
先前康斯坦丁有能力,又是个成年的,
他的兄弟们,罗马的臣子们,虽对此颇有微词,但也接受了它。
现在,
一个十来岁的小儿,也能越过去,成为罗马最尊贵的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