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釜底抽薪(求月票)
第377章 釜底抽薪(求月票) (第1/2页)众人立刻不语,梅剑眨了眨眼睛,也不敢再说话。
本想着童姥不高兴兰剑离开,提起对方心中不满,谁知换做赵倜却更加恼怒。
童姥气呼呼地道:“他……他算什么掌门,不知用何手段抢来了信物指环,又骗取了北冥神功,来我灵鹫宫大摆威风,仗着人多势众,欺压于我,霸占硬称掌门之名,与那些昆仑之人有何区别?”
余婆婆迟疑道:“姥姥,这……还是有所区别的吧?”
童姥道:“有何区别?不都是想要占我缥缈峰,想要吞并我灵鹫宫吗?”
余婆婆道:“不管如何,掌门他……总是持有信物为证,虽然是逍遥派的指环,可毕竟同源,我灵鹫宫不就是逍遥派吗?还有北冥神功,姥姥之前曾不止一次说过,只有掌门才能学习此功,其他人不能学得。”
符敏仪也开口道:“姥姥,掌门他并没有霸占这里,住了没就多久便离开了,然后这两年连管都没管过我们。”
童姥目光扫过众人,神色愠怒道:“好好好,张嘴掌门,闭嘴掌门,我一直都没想到,你们竟然早就在心底当那小贼为掌门了,既然如此,你们想要投奔他便径管去吧,我也不阻止你们,都走吧走吧!”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梅剑陪笑道:“姥姥,掌门当时也未对灵鹫宫如何,还照顾有加,后来南下之时还请姥姥帮衬,可见姥姥在掌门心内的重要地位……”
“他那是请我帮衬?他是……”童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想到南下昆仑的种种屈辱之处,脸色不仅微微酡红,呼吸都有了几分急促。
“姥姥……”石嫂这时道:“不管怎么说赵公子拥有掌门信物,还有北冥神功在身,就算于外界江湖,也是会被认做我逍遥派掌门的,如果我们反而不认,那当年祖师传下的这两点规矩岂不成了儿戏,被江湖之上耻笑?”
“哼!”童姥嘴角弯了弯:“那小贼何德何能做我逍遥派掌门,下次遇见我必将七宝指环收回,至于北冥神功……也不再叫他使了!”
“是,是,姥姥说的是。”梅剑继续陪笑道:“除了信物与北冥神功,兰儿妹妹如今一直跟随掌门,掌门可以说与我灵鹫宫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且不是恶劣的关系,至少也算同宗同脉联络,如今灵鹫宫遭逢变故,天下无处可投,无论是看掌门,还是看兰儿妹妹,去投奔住下一段时间总于情于理说的过去。”
童姥细致双眉扬起:“看来你们是铁了心要去投靠那小贼?”
众人有的低头,有的旁顾,各自讷讷,梅剑这时又道:“姥姥刚才不是说再遇见掌门必然将七宝指环收回,也不叫掌门运使北冥神功了吗?奴婢看这却是个机会,不妨借此过去,然后既能避一避昆仑之人,又能实行此事,岂非一举两得?”
“梅儿你……”童姥眼珠转转,冷笑道:“却是好计策,我怎么没有想到?”
梅剑急忙道:“姥姥怕是早就想到了,只是借奴婢的嘴说出呢……”
童姥再次哼了一声:“倒也算可行……”
众人见她松口,纷纷又议论起来,余婆婆道:“姥姥,既然决定了撤离,我看事不宜迟,该马上行动方好。”
童姥道:“宫内的一些重要物品可都藏匿好了?”
符敏仪道:“都藏好了,藏不了的已然毁去,金银细软等物直接带走。”
童姥想了想道:“金银之物必然是要带着的,我们灵鹫宫人多,别过去那小贼处再叫他瞧不起,安个白吃白喝的名声,被他嘲讽嫌弃。”
符敏仪道:“姥姥放心,灵鹫宫这么多年积攒,足够我等用度,必然不会叫掌门嫌弃吃白食的。”
“嗯,那便好。”童姥点了点头,忽又皱眉:“就怕那小贼又自称掌门,言宫内宫外都是他的财产,金银财宝也全是他的。”
梅剑笑道:“掌门若如此说,不正是也要给手下食粮月例吗?说与不说,都不会以为我灵鹫宫是白吃饭的。”
童姥挥了挥手:“算了,暂不计较这些,去招呼外面人等,现在就从后面山洞出发离开吧。”
余婆婆忽然道:“对了姥姥,那个剑神卓不凡还关押在牢中,要如何处置?”
童姥道:“此人是那小贼擒获,丟在灵鹫宫养着,一起带走还给那小贼便是了。”
余婆婆称好,随后众人一起行动起来,没多久便集合至后殿出口地方。
灵鹫宫的后殿是依峰而建,有门可以通往山中,山中有几条道路交叉,一条能够从天山北麓出去。
这时童姥一声令下,所有人进入山洞之内,又将后殿大门的机关关闭,然后循那条能够出山的道路往前行走。
待走不多时,便看洞壁出现许多文字图案,字样古早,有武学也有道术。
童姥微微沉吟:“全都毁掉吧,万一昆仑的贼子寻到机关打开此处,这些东西就落在他们手中了,绝不能叫他们占我灵鹫宫的丝毫便宜。”
众人称是,然后着手损毁壁上字样,片刻完毕,继续往深里走去。
半晌之后,就看有光芒从远处射进,又走了几十息,一块巨石在前方阻挡,四周缝隙阳光渗入。
一行人合力把巨石移开,露出青草木枝,气息立时清新无两,拨动枝草至两旁行出后已然山外世界。
等所有人都出了山洞,将巨石推回原位,童姥转头看了一眼,神色略显凄凉,小脸之上全是不舍。
余婆婆在旁道:“姥姥,还是赶快走吧,昆仑之人皆有法术,唯恐察觉,再追至这边生出麻烦。”
童姥点了点头,举目东望,眸光似水样流转,口中忿忿然道:“走吧,前往兴州!”
众人称是,各自展开轻功,下山向河西之地奔行而去……
涿州城内,赵倜坐在节度使府大堂上,聆听众将报事。
此刻战场已经打扫完毕,清查了各处三天,城池内外大抵靖平。
赵倜与众将议论了一番前景军情,然后散去堂议,接着给赵煦写奏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