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人心深浅
第396章 人心深浅 (第1/2页)薛绥的身影很快出现在光影里。
一身袄裙,外罩素面披氅,头上的帷帽檐角微挑,衬得脸小清丽,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
“民女薛绥,拜见皇后娘娘。”薛绥走近,依礼深深一福。
“不必多礼。”谢皇后抬手虚扶,掌心不自觉地抚住腹间,语气还算温和,“你来得不巧,这满园的金丝菊,前些日子开得最好,如今……都要谢了。”
薛绥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淡然一笑。
“花开花落,自有其时。盛时绚烂,败时亦是从容。娘娘殿中炭火足,茶饭暖,左右伺候的人也都妥帖,没有那些鸡飞狗跳的腌臜事,已是这深宫里,难得的安宁福地。”
谢皇后眼睫微抬。
久久凝视她,未发一言。
李肇下旨让她还俗,并执意立为太子妃的消息刚传来时,谢皇后心里是极其矛盾的。
一面觉得儿子天之骄子,何至于娶一个嫁过李桓、又落下毒伤出家为尼的女子?委屈,不值。另一面,看着薛绥为儿子不顾一切的决绝,她这做母亲的,又隐隐感到一丝说不出的……安心?至少,儿子身边,有一个能让他倾心相待,也愿为他倾尽所有的良人。
或许是年纪大了,又或是腹中孕育着一个小生命,让她心肠软了许多,此刻看到薛绥坦荡的笑脸,她心底那些对“脸面”“规矩”的执念,忽然就淡了。
若得一个真心实意的儿媳妇,能陪着肇儿撑起这风雨飘摇的江山,那些身外虚荣,又算得什么?
“云眉。”
她收回思绪,扶着腰慢慢转身。
“将小厨房新做的栗子酥端来,摆在暖阁的南窗边上。本宫和六姑娘说说话,旁人不必近前伺候。”
“是。”云眉躬身退下。
谢皇后引着薛绥往暖阁走去。
薛绥敏锐地察觉到谢皇后脸上细微的变化,心头微动,却并未表露什么,只是入坐时,轻柔地往皇后的腰后垫了一个软枕。
宫人奉上热茶,袅袅茶香氤氲,一片暖意融融。
炕桌上很快摆上了精致的点心和两盏热气腾腾的燕窝羹,甜香四溢。
“尝尝栗子酥。”谢皇后指了指几上的点心,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仿佛随口问道:“宫外……不太平吧?听说流民又多了些?”
“回娘娘,京畿尚算安稳,只是人心浮躁,流言未止,有些宵小借机闹事……”薛绥坐得端正,没有碰那些点心,目光清亮地看向谢皇后,开门见山。
“民女今日前来,是为太子殿下的事……”
谢皇后端盏的手微微一颤。
“太子出什么事了?你有消息?”
“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薛绥将方才摇光带来的消息,条理清晰地复述了一遍。从李肇焚毁敌粮,到萧琰裹挟流民,三十万联军猛扑永定,再到戚明扬被乱兵缠住,最后,落在马坤拥兵不发,非要等一道“圣旨”的关键上。
“……永定城守兵不足五万,粮秣军械皆不充裕。渭川河天险,如今大半已落入敌手。戚将军鞭长莫及,马坤是离永定最近,也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援军。若他再迟疑观望……”
薛绥声音沉静,却字字如重锤。
“永定城必破无疑!”
“这个马坤,简直狼心狗肺。”谢皇后气得面色涨红,声音微微发颤,“他当年不过是一个边镇小校,若非本宫的兄长提拔,他哪里会有今日?调到京畿后,他母亲重病,也是本宫的兄长怜悯,求到本宫面前,传了太医才救回一命。没想到……本宫的兄长过世不到五年,他便如此忘恩负义……”
人心深浅,难以丈量。
忘恩负义的人,最懂得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薛绥没有接话。
待她气息稍平,才往前倾了倾身子。
“娘娘,民女今日斗胆前来,便是想借娘娘的颜面,为太子说句公道话……”
“你想让本宫怎么做?”谢皇后抬眼,目光直直地望向她。
“去找陛下——下旨。”薛绥语气凝重,
“唉。”谢皇后放下茶盏,沉默片刻忽然叹了口气,“六姑娘有所不知,我与陛下夫妻疏离,多有嫌隙……他未必肯听本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