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899章 泰山封禅

第899章 泰山封禅

第899章 泰山封禅 (第2/2页)

这种开放包容的风气,在长安更为浓烈。
  
  朱雀大街上,能看到戴着帷帽的仕女与士子并辔而行,她们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佩刀与算袋,全然不见后世的拘谨。
  
  西市的“胡姬酒肆”里,歌女们唱着波斯的《胡笳十八拍》,舞姬们跳着柘枝舞,文人墨客在此斗诗饮酒,连宰相张九龄都曾留下“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诗句。
  
  长安城的包容,更体现在对异域文化的接纳上。
  
  景教寺的十字架与大慈恩寺的佛塔隔街相望,祆教的圣火与道教的炼丹炉在同一坊市燃烧。
  
  吏部侍郎家中的厨娘是高丽人,能做出地道的冷面。
  
  羽林军的将领中有鲜卑血统,却能背诵《论语》。
  
  甚至宫廷乐师中,有来自龟兹的琵琶圣手白明达,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如今已成为宫廷宴饮的必备曲目。
  
  封禅大典结束后,李隆基在泰山脚下的行宫翻阅户部奏报。
  
  绢帛库的账目显示,全国储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铜钱储备超过三百万贯,银两储备两万万两,绢帛堆积如山,以至于有些仓库的梁柱因不堪重负而坍塌。
  
  掌管财政的杨国忠(时为度支郎中)在奏折中写道:“关中粟米每斗十钱,洛阳绸缎每匹百五十文,百姓户均存粮可支三年。”
  
  这份富庶,源于帝国精巧的朝贡体系。
  
  李隆基想起武则天的话:“蛮夷之地,若强取则耗国力,若怀柔则获其利。”
  
  如今大唐对藩属国的治理,正是这套思路的延续。
  
  渤海国每年进贡貂皮三万张,朝廷则回赠丝绸与农具。
  
  新罗送来人参与海豹皮,便能换回《礼记》与历法;日本使团带来硫磺与砂金,带走的却是《唐律疏议》与《金刚经》。
  
  这种“厚往薄来”的策略,看似朝廷吃亏,实则以最小的成本维系了庞大的国际秩序——正如鸿胪寺卿所言:“一匹丝绸换十张貂皮,十卷经书换千斛粮食,此非交易,乃天朝上国之恩泽。”
  
  国库的充盈,让朝廷有底气推行更宽松的政策。
  
  开元二十三年正月,李隆基下诏减免全国租庸调,将地税从每亩二升降至一升半。
  
  同时扩大常平仓的规模,在关中、河南、河北增设五十座粮仓,以备荒年。
  
  这些举措让百姓安居乐业,据户部统计,开元二十三年全国户数达九百万,人口四千五百万,较开元初年增长近三成。
  
  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云海时,李隆基忽然想起开元初年的艰难。
  
  那时太平公主刚被赐死,朝堂上派系林立,关中甚至因旱灾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他宵衣旰食,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推行括户、均田、整顿吏治等改革,才换来今日的盛世。
  
  如今民间歌谣传唱“开元盛世胜贞观,远迈武周气象新”,连史官都在起居注中写道:“三代以降,未有如开元之盛者。”
  
  但他也记得武则天的另一句话:“殖民之术,如执虎尾,力弱则为所噬。”
  
  此刻的大唐虽强,但潜藏的危机已初露端倪。
  
  募兵制虽提升了战斗力,却让边镇节度使手握重兵。
  
  开放包容的风气,也让一些官员担忧“胡风太盛,坏我华风”。
  
  就连国库的充盈,也引来皇子间对储位的觊觎。
  
  只是这些隐忧,在封禅的荣光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当礼官高唱“礼成”的那一刻,李隆基对着苍天深深一拜。
  
  山风吹动他的冕旒,珍珠碰撞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紧绷了二十三年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
  
  至于那些潜藏的暗流,或许,留到明天再想也不迟。
  
  下山的队伍中,禁军的甲胄依然闪亮,外国使节的朝服依旧鲜艳。
  
  长安的方向,朱雀大街上的钟鼓即将敲响暮鼓,西市的胡商正清点着今日的收入,大明宫的灯火已次第亮起。
  
  这座帝国,如同泰山的日出,正处在最辉煌的时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