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一切都回来了
第895章 一切都回来了 (第2/2页)这些举措让选官权重新回到吏部手中,科举出身与基层历练成为官员晋升的主渠道。
开元初年的新科进士中,有七成来自寒门,如后来的名相张九龄,便是通过科举入仕,凭借才学一步步登上相位。
斜封官的泛滥,背后是外戚与权贵对皇权的侵蚀。
李隆基在罢官的同时,更要斩断这股势力的根基。
他下令清查韦后时期权贵侵占的土地、庄园,将其中一半分给无地农民,另一半收归国有,租给流民耕种,每年增收的赋税达数十万贯。
对于曾依附韦后、安乐公主的官员,李隆基采取“区别对待”策略:主动揭发者可从轻发落,如曾为斜封官传递消息的中书舍人崔日用,因在诛韦之役中立功,且主动交出收受的贿赂,被免罪留用。
而执迷不悟者则严惩不贷,韦后的心腹宰相宗楚客虽已被诛,李隆基仍下令查抄其家产,发现其家中藏有“拟作皇帝礼服的赭黄袍”,遂将其党羽全部流放。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李隆基借整顿斜封官,彻底扭转了中宗时期“政出多门”的乱象。
他明确规定,任何政令必须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皇帝画敕后,由尚书省执行,外戚、宦官不得干预。
即便是皇子、公主,也不得私开“墨敕”(非正式诏令)授官,违者“罪及全家”。
开元二年,李隆基的亲妹妹玉真公主想为自己的门客求一个小官,特意进宫向哥哥撒娇,称“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县尉,何必那么较真?”
李隆基却板起脸说:“朕若为你破了例,将来百官便会效仿,斜封官的祸乱又要重演。妹妹是朕的亲人,更该懂朕的难处。”
最终,玉真公主的请求还是被驳回。
清理斜封官及后续改革,如同一剂猛药,让混乱多年的大唐官场逐渐恢复清明。
不到两年时间,便显现出显著变化。
地方官府办事效率大幅提升,此前需要辗转多个部门、贿赂数名官员才能办妥的户籍登记、田产过户等事,如今按流程最多十日便可办结;
科举录取的底层百姓官员增多,他们更了解民间疾苦,提出的政策如“减免流民赋税”“兴修水利”等,往往切中要害。
权贵不敢再肆意妄为,连皇子都收敛了气焰——李隆基的长子李琮曾想强占民田,被地方官依据新颁布的《禁占田令》弹劾,李隆基不仅斥责了李琮,还嘉奖了敢于直言的地方官。
开元三年,全国上报的案件数量较景龙年间减少近一半,百姓“赴京告状者,十无一二”。
这一切的起点,正是李隆基对斜封官的坚决清算。
他用行动证明,所谓“补漏”,不仅是剔除旧弊,更是用制度重建信任——让官员相信“唯才是举”,让百姓相信“国法公正”,而这份信任,正是开元盛世到来的第一块基石。
此下,明年依旧有不少百姓都在议论。
陛下有太宗之风。
开元要直追乾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