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七章:长安大骂秦王,李斯东出摇人,王绾找临时工
第两百六十七章:长安大骂秦王,李斯东出摇人,王绾找临时工 (第2/2页)李斯正为秦王政对长安君放任的态度麻着呢,闻言身体一颤,像是面对秦王政一般,面对长安君欠身低首:
“斯愿赴兰陵,请师长出面。”
除了摇人,李通古没有别的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官员都掌握在老秦贵族手里,王上手下能用的人远远不够,那这结就是一个死结,周公来了都解不开。
少年“嗯”了一声,脸色不见缓和,看向蒙恬:
“蒙恬呢?”
蒙恬:((|||))
这不难为人吗?
他现在虽然官职是内史,是文官,也确实对文事有涉猎。
但他从小到大学的最多的是兵法,看的最多的是兵书,出身将门的他是陪王上练武的,陪王上读书的是王绾啊!
这事他只知道不能把人都杀了,至于良策,蒙恬不道啊。
蒙内史脑门子都急出汗来了,却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嘴唇嗫嚅着,最后只得硬着头皮说“恬真不知”。
“呵。”少年冷笑一声:“知道频阳虎符,不知道如何治国?王绾,到你了,该你说了。”
蒙恬没有听到嬴成蟜叫王绾。
“频阳虎符”四个字,径直扎破了他心中最惶恐之地。
老将王龁离开前,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块伪造的频阳虎符。
他知道,但他没有上报。
王龁和他大父关系匪浅,从小看着他长大,逗弄着他不知几多次,在他心中地位和大父相差不远。
这么一个长辈,归乡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吊唁他的大父,为了他蒙氏一族安危而将可夷三族的伪造频阳虎符相送,他蒙恬怎能出卖呢?
有些事,知情不报就是死罪。
秦律里有一个专有名词解释——包庇等罪。
仅剩的手臂颤抖着,蒙恬汗如雨下,脸白如死人。
王绾没有注意到旁边蒙恬的动静,被最后一个点名的他正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回答。
蒙恬一个练武的莽夫说不知还情有可原,他这个文官要是什么都说不出上来他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
“绾以为。”在李斯被点名时就开始打腹稿的王绾沉声说道:“之所以会出现这许多波折,是有佞臣谗言,致使王上频繁罢官,当诛佞臣。”
说到这,王绾赶紧抬起头,诚挚地看着嬴成蟜,小心地道:
“君侯,绾不是在说你,绾……”
王绾生怕长安君误会——王上刚说是长安君谏言,现在他就说佞臣献谗言,当诛。这不是明摆着说长安君是佞臣,当诛吗?
句意表面是这个意思,但王绾实际真不是这个意思。
只是他却无法把事情说透,因为说透了那就是王上没脸了。
两君都不想得罪的王绾一脸难色,气色就比旁边的蒙恬好那么一些。
“无碍,我明白你的意思。”嬴成蟜摆摆手,他是真懂。
这就是他之前和兄长说过的白手套,又名顶缸、背锅、替罪羊、临时工。
出了事,就把一个倒霉蛋推出来,把责任都推到其身上。
华夏五千年,有些事是从古到今都没什么大变的。
“李斯、王绾,你二人跟我去奉天殿,我们商量一下善后事。蒙恬陪着我们的王上好好反思反思。”嬴成蟜率先走出殿门。
李斯、王绾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视线在秦王政和长安君身上来回打量,在秦王政身上停留的多一些。
“去去去!”秦王政郁闷的挥手:“跟那竖子去!”
二人急忙应了一声“唯”,追着长安君而去。
走的时候,王绾、李斯,都已发现了蒙恬的不对劲,答不上问题绝对不会如此惊恐。
二人脑后先后闪过“频阳虎符”四个字,最终什么都没说地离开了。
他们只当不知道,只当没看见,就像他们今天没听见长安君骂秦王政。
大殿只剩下秦王政、蒙恬两人。
不见某竖子,秦王政心情渐渐平和下来,脸色渐渐恢复平常。
这位激进的王叹一口气,走到蒙恬身边,重打了一下蒙恬后背,笑骂道:
“那竖子是叫寡人反思,不是叫你反思,你怕甚啊?
“一块假虎符,就叫你失了胆色?
“寡人知道你如何想,寡人不怪你。
“只是下次再有这种事,记得要和寡人说,寡人难道不通情理吗?”
蒙恬如遭雷击,“嘭”的一声跪在地上,热泪盈眶:
“臣……有罪!”
以头抢地,重重磕下:
“请王上降罪!”
“降甚罪?”秦王政视线落在蒙恬空荡荡的袖管上:“伪造虎符,可诛全族,难道寡人要诛你蒙恬的全族吗?”
伏在地上的蒙恬紧咬着牙关,一声不吭。
“起来吧。”秦王政用力拉起蒙恬:“此事,本来寡人是想要当做不知情,就此放过的,孰料那竖子提出来了。”
苦笑一声:
“寡人也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他捅出来做这个恶人,让寡人来做这个好人,收你蒙恬的心。
“这竖子,贯会算计。
“但寡人不愿,寡人认为这没甚鸟意思。
“我们是什么关系?是一起长大的玩伴,你从前和寡人比斗时可也没手下留情过。
“寡人若是对你蒙恬都不信任,都还要用计,那寡人活着也太累了。”
秦王政抚去蒙恬头上些许尘土,继续道:
“你之难处,寡人知道。
“你若真是迫不及待,以王公为进身之本,邀功请赏,寡人还瞧你不起。
“此事就这么揭过吧,以后我们谁也不提,别有下次就行。”
蒙恬眼神晃动,心情激荡,偏偏却说不出话。
这一刻的他,愿意为眼前的王去死。
“走吧,看看他们三商量出什么来了。”秦王政脸又有些黑了:“寡人是王!寡人反思个鸟!反了他了!”
秦王政怒气冲冲出殿,蒙恬紧随在其后。
奉天殿这一天的主角不是秦王政,是长安君。长安君一视同仁,在场的四人谁也没逃得了骂。
骂完之后,便是擦屁股。
翌日。
李斯东出,去兰陵摇人。
长安君自熊文、熊启两相手中强提百里盛,上次没立下的威这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