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零三章 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百零三章 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一百零三章 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1/2页)

大明发展显然到了瓶颈,要想加快建设速度,找外界帮忙无疑是一条最好的出路。
  
  不过这件事情也没有急于一时。
  
  新年在即,马上就是洪武二十年,老朱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包括他一年没露面,洪武朝这边需要他多次召开朝议,以此加深权威,免得朝臣们忘记了他这个皇帝的存在。
  
  其次就是要去其它朝。
  
  对于老朱来说,其它大明世界不止是他认为那是属于他的朝代,自己拥有最高权力那么简单。
  
  同时一个世界就是一个世界的资源,大明如果走上工业化道路,那么在本土市场趋于饱和之后,工业品需要销售,产品需要市场。
  
  开拓海外要做,开拓其它大明朝也要做,因此他必须保持自己在其它大明朝的影响力,以给洪武大明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后,能拥有一个源源不断的资源攫取地。
  
  很快。
  
  又过了几日,恰逢年尾。
  
  老朱先去了景泰朝。
  
  目前能开的朝代其实就那么几个。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以及崇祯。
  
  之所以后面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没去,是因为从成化帝后,朱云峰的老祖宗朱见浚已经就藩于长沙。
  
  石碑当时也被他作为皇室对藩王的就藩赏赐带走了。
  
  如此他们即便过去,到的位置也是长沙吉王府,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北京紫禁城里。
  
  从长沙去北京,哪怕带上前任皇帝,比如把正统朝的朱祁镇给抓来,跑到成化朝去,还得至少两个月时间才能到北京。
  
  因而在老朱认为崇祯朝比较紧急的情况下,选择先去崇祯朝。
  
  此刻新年在即,崇祯朝那边还是老问题,出现的位置是在长沙,自然也就没有去的必要。
  
  景泰朝如今的皇帝是宣德朝的朱瞻基。
  
  宣德朝的朱高炽因为被送去现代医院把命给救了下来,所以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么短命,如此宣德朝的朱瞻基自然就没有登上皇位,就可以过来练练手,同时也带带未来的成化帝。
  
  老朱去了景泰朝,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此时的景泰朝可谓是蒸蒸日上,颇为强盛。
  
  最主要的还是老朱给予了新种子和化肥农药。
  
  水稻小麦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东西没有化肥农药产量肯定达不到后世水平。
  
  但基数摆在这里。
  
  水稻小麦即便只增产20%,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而土豆红薯玉米并非主产粮食,且不挑地,随便开垦个荒地浇点水就能活,深山老林里也能种。
  
  如此就不止是增产20%那么简单。
  
  加上云峰集团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农药和化肥厂,这些东西要多少有多少,自然给予了很大便利。
  
  粮食增产能解决封建社会90%以上的问题。
  
  只要老百姓有饭吃,饿不死,那么就不存在造反的情况,国家也就能够安稳。
  
  至于其它法治、吏治、发展、经济、军事,那就要看皇帝的能力了。
  
  显然朱瞻基的能力还是不错,把景泰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老朱对他嘉奖了一番,接受满朝文武朝拜。
  
  翌日。
  
  老朱又去了正统朝。
  
  这里的皇帝换成了永乐朝的朱高炽。
  
  还是一样,老朱棣去现代看病,多续了几年命。
  
  一些老旧顽疾也大多治好,因而永乐朝的朱高炽自然也就能发挥作用。
  
  说到底还是朱祁镇的问题太多,不然也不至于把他废了,搞得现在这么麻烦,还得去其它朝调人来当皇帝。
  
  好在朱高炽朱瞻基都有能力,加上老朱给予支持,使得他们很快整饬了弊端,将那边的大明朝迅速恢复过来,解决了朱祁镇治理下大明由盛转衰的局势。
  
  之后老朱又陆续去了宣德、洪熙、永乐等朝,现在老朱家人实在是太多了,光朱高炽朱瞻基就有五六个,有的时候老朱都分不清楚谁是谁。
  
  到了大年二十八日晚上,小朱棣和朱云峰他们跟着朱元璋从永乐朝回来后,并没有马上回洪武朝,而是先一步去了建文朝,也就是大朱棣所在的朝代。
  
  因为大年三十老朱要在自己的洪武朝举行盛大朝会,因此每次去别的朝自然也都要提前参加,也要派人过去提前通知和视察一下准备得怎么样。
  
  正是傍晚时分,受小冰河时期影响,即便是南京紫禁城都下雪,更何论北京紫禁城。
  
  刚进入地宫,映入眼帘的自然是老朱跟马皇后的大画像。
  
  地宫的祭坛供桌上燃香已尽,但贡品很新鲜,桌面擦拭地也很干净,显然经常擦拭。
  
  事实上也是如此。
  
  大朱棣每天中午都会过来给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上香。
  
  这样做能极大加深他的正统性。
  
  不过大朱棣此刻不在地宫里,外面跟洪武朝的乾清宫外广场一样,堆满积雪。
  
  唯有两行脚印从月华门的方向延伸过来。
  
  显然由于今天没有下雪的缘故,中午大朱棣过来祭拜的脚印并没有被覆盖。
  
  此刻大朱棣正在西宫书房办公。
  
  他嘴里叼着华子,穿着一身厚实的棉睡衣,眯起眼睛看着公文。
  
  旁边黑衣宰相姚广孝坐在那,闻着那刺鼻的烟味,即便早已经习惯,却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老二干得好啊,这一仗有朕那么几分风采了。”
  
  看完了公文,大朱棣笑嘻嘻地抬起头对姚广孝说道:“此战,打得蒙古人溃不成军,俘虏了三万多,牛羊不计其数,大涨大明国威。”
  
  姚广孝笑道:“这也多亏了太祖爷,如果不是太祖爷断了汉王的念想,能让汉王专心于军事,现在也确实不好办。”
  
  “是啊。”
  
  大朱棣把手中的公文放下,往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然后猛抽了口华子,叹道:“靖难时高煦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但太子稳定后方,筹措粮草也有功,朕两难抉择,很不好办。如果不是太祖爷的话,朕恐怕还真拿高煦没什么办法。”
  
  说着他又想起了什么,皱眉道:“父皇都一年没来过了,不知道今年的新年朝贺父皇还来不来啊。”
  
  姚广孝就说道:“不管太祖爷来不来,臣建议还是跟往年一样,明天举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