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八十一章 守财奴,大明笑话

第八十一章 守财奴,大明笑话

第八十一章 守财奴,大明笑话 (第2/2页)

因为自宋代开始,太湖流域就是最主要的产粮区,明清慢慢又发展到了洞庭湖流域,太湖洞庭湖这两湖地区可以说在当时产了全国大半的粮草。
  
  因而只要在这些地方推广土法堆肥技术、新式常规水稻种,加上少量农药,或许能达到惊人的效果。
  
  北方则辅以新式常规小麦种,加上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作物。
  
  想来大明两年后来一次农业革命并不算难事。
  
  心中想着,马车徐徐停在了皇庄外。
  
  此刻皇庄仪鸾卫加亲军再加本身皇庄守军已经达到三万人,将皇庄包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吴王殿下到!”
  
  冯杰来到门口大喊道。
  
  “参见殿下!”
  
  皇庄栅栏外诸多亲军纷纷单膝下跪。
  
  已经被升为亲军指挥使的蒋瓛来到朱云峰面前说道:“殿下!”
  
  “嗯,陛下和太子呢?”
  
  朱云峰问。
  
  “陛下和太子刚刚巡视了稻田,现在正在庄内歇息。”
  
  “带我过去。”
  
  “是。”
  
  蒋瓛随后在前面领路。
  
  朱云峰自己的亲卫队则留在了外面。
  
  按照大明规定,亲王有六百卫队,别人都是常设,就他每次都要临时抽调。
  
  没办法。
  
  毕竟人家的亲王天天都待在大明,他在大明时间少,一直准备一个亲卫队天天闲着也不像话。
  
  进入皇庄,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田边还有透明薄膜。
  
  五千亩土地全部插秧结束,之后就是田间管理,除杂草、科学管水、补苗和扶苗、除虫等阶段,倒不用再天天这么忙活。
  
  距离门口约一里来地的位置,建起了很多棚户,那是朱标招募的农户们居所。
  
  正是阳春三月,朱元璋与朱标坐在田边的凉棚里,他们穿着粗布衣,打扮得像两个农民一样,额头有汗渍,脚上有泥巴。
  
  刚刚他们亲自下田除草,这也算是朱元璋带着朱标体会一下他小时候的生活。
  
  “老祖宗,太伯爷。”
  
  朱云峰过来的时候,朱元璋把左右宦官、宫女、侍卫屏蔽,让他们走远些。
  
  凉棚内外方圆五十米内很快就只剩下他们三个人。
  
  朱元璋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笑道:“云峰,我好久都没这么高兴过了。”
  
  说着他指向那绿油油长满水稻的田亩说道:“我小时候哪见过这么密集的稻子,要是种多了,稻子就养不活,难怪能亩产那么多斤。”
  
  朱云峰也笑道:“专家说了,只要步骤没错,以他们这种高产抗病灾的稻子,高产肯定没问题。而且大明这边没用过肥,说真的,我很期待,说不好会比现代那么多呢。”
  
  “嗯,那就太好了。”
  
  朱元璋笑容满面,如果让这些水稻在太湖和洞庭湖周边种满,恐怕一夜之间,就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了。
  
  “云峰,今天有什么事?”
  
  朱标问道。
  
  “是这样的,我那边已经把五金加工厂开设好了,证件、工厂、机床什么都弄好了,我打算跟老祖宗说说,正式开始废除宝钞。”
  
  朱云峰坐在了他们的八仙桌的长椅上,说道:“我打算大量收购白银,然后做合金银币,也就是一枚银币的重量为大明的一两白银重量,但成本会低很多,含银量可能也就70%左右,目前大明的经济水平以纸钞交易还是太先进了些,先通过铜币、银币进行基础交易,等经济更发达了点,我再在那边收购一家印刷厂,直接印防伪能力更好的纸钞。”
  
  ‘直接废除宝钞?’
  
  朱元璋皱起眉头,他可不想直接废除。
  
  因为宝钞非常好用。
  
  没钱了就放肆印就完事了。
  
  怎么舍得这么好的敛财工具呢?
  
  不过说句实话,他现在也明白了通货膨胀的道理。
  
  于是沉吟片刻,点点头道:“那就废除吧。”
  
  “嗯,到时候我大量弄一些银币过来,大明这边就停止印宝钞,用银币把民间所有的宝钞换回来,或者通过交税的方式回收。”
  
  朱云峰已经想好了对策。
  
  朱元璋却是听得十分刺耳,说道:“用银币换宝钞?这不就是拿朝廷的金子换成银子,再送给百姓吗?朝廷不是要亏死?”
  
  “老祖宗,你这就过分了啊。”
  
  朱云峰早就知道自家这位祖宗什么德性,耐着性子道:“你是想让全天下百姓死啊,朝廷亏点也能现代补回来,现代金子和银子差价那么大,你从别的地方找补一样的,等有钱有粮了去别的国家抢嘛,或者做生意,从别的国家把金子搞回来,交易只要金子,大把的银子给你花,你还要抢全天下老百姓这点钱吗?”
  
  “不换,现在到处都打仗,朝廷也没钱。”
  
  朱元璋死皮赖脸道。
  
  “哇,你这人真是守财奴,直接废除宝钞,不给百姓兑换,宝钞一夜之间变成废纸,多少家庭要倾家荡产,这也太离谱了。”
  
  朱云峰鄙夷道:“你这么搞,我可就要说大明笑话给你听了。”
  
  “你说你的,我当耳旁风。”
  
  朱元璋冷笑一声。
  
  洪武年间,他大肆发放宝钞,极尽对民间搜刮。
  
  宝钞可以用来交税,但只能抵70%,比如要纳一贯税,你交一贯宝钞,还得交300文铜钱才行。
  
  另外就是旧宝钞换新宝钞,得加500文铜钱,再拿一贯旧钞换一贯新钞。
  
  接着百姓可以拿金银铜找朝廷换宝钞,但等你拿宝钞找朝廷换金银铜的时候,朝廷说对不起,法律规定,宝钞不能换金银铜。
  
  又为了逼迫百姓使用宝钞,禁民间“以物易物”,使得很多百姓被迫私底下交易,根本没有金钱流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印钞。没钱就狂印,以至于洪武年间通货膨胀严重。
  
  刚开始的时候一贯宝钞能换一石米,到洪武中期,就是五贯钞换一石米,永乐年间变成十贯,仁宣之治的时候变成二十五贯。
  
  40多年的时间,宝钞贬值了二十五倍。以大明这样级别的体量来说,已经是非常夸张的通货膨胀速度了。
  
  而这一切的根源。
  
  就在于老朱这管杀不管埋的宝钞政策。
  
  只能说,人大历史学院张宏杰教授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对的,他一辈子都是个农民,有着如农民出身的小地主阶级守财奴一般的思维。
  
  他对他就藩的儿子们极尽赏赐,俸禄和工资远超朝廷官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数千倍之多。
  
  而对朝廷官员则发放宝钞,任由那些宝钞大肆贬值,以至于官员生活困难,连基本的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
  
  可以说,明朝官场贪腐严重,老朱的货币政策至少得占三分之一的责任。
  
  现在。
  
  就是他再次发挥守财奴思维的时候。
  
  “那我可就说了。”
  
  朱云峰清了清嗓子,说道:“洪武年间,一个朝鲜使团参观南京的一处商业街,朝廷就预先教商贩们要怎样回答使团的提问。使团来后问一个老商贩每月收入多少,老商贩回答有三千贯;使团又问他有多少存款,他回答有十万贯钞;使团问:“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商贩回答说:“我准备换一身衣服。””
  
  “听明白了吗?十万贯钞才能换一身衣服!”
  
  他看向朱元璋。
  
  “不明白。”
  
  朱元璋装傻。
  
  “你们知道现在面包多少万马.额。”
  
  朱云峰一滞,串台了,便马上改口道:“一石米多少宝钞了吗?五十万钞!那钱马车都装不下!你们这么滥发宝钞,让百姓水深火热,是要下地狱的!”
  
  “哼。”
  
  朱元璋扭头看远处风景,当没听见。
  
  开玩笑,他存钱可是为了打仗和给儿子赏赐。
  
  那么多儿子要赏呢。
  
  就算朱云峰能从现代搞银子过来。
  
  可他这些年发了数亿宝钞了,光洪武九年他给军队就发了5000多万。
  
  要是全部回收的话,朝廷就得亏TM的数亿不止。
  
  这笔钱他愿意出?
  
  就算是下地狱也无所谓,大不了再杀出来,把阎王殿屠个干净。
  
  反倒是朱标听得不好意思了,面红耳赤道:“那就按云峰你的意思吧,到时候用银币把宝钞都换回来。”
  
  “标儿,你在说什么呢?”
  
  朱元璋生气道:“你知道外面有多少宝钞吗?近十亿贯,那么多你收回来,朝廷要亏出去多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为父为你和你那些弟兄攒点家底容易吗?”
  
  “父亲!”
  
  朱标双手摁在桌上,看向朱元璋道:“你说过的,若是我能处理了胡惟庸,之后就由我来制定政策!”
  
  “哼!那你定去吧,我不管了,大明江山迟早要被你折腾死。”
  
  朱元璋一甩袖,气呼呼地走了,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老子攒点家底不容易,全让这逆子挥霍了”“成家之子,惜粪如金;败家之子,挥金如粪”之类的话。
  
  朱云峰和朱标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相视一笑。
  
  老头子一身缺点。
  
  但有一点确实是没得说。
  
  那就是重视亲情。
  
  只要朱云峰和朱标联合在一起,老登也无计可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