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得君如鱼之得水
第六十一章 得君如鱼之得水 (第2/2页)李靖阅毕,心中波澜起伏,——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兄,关键的是,对自己的猜疑,究竟只是长孙无忌的意思,还是包括李世民也这样想?他合上信纸,还回薛收,更是默然无语了。
李善道察其神情,握着他的手,笑问道:“药师,我是比不上李渊么?”
“大王英姿勃发,威震河北,雄才大略,世人尽知,仆岂敢以为大王不如唐王?”
李善道说道:“既非我不如李渊,药师兄,身为人臣,却被人主猜忌至此,岂不令忠臣寒心、义士齿冷?而我诚心相待,兄何故尚作犹豫?莫非兄犹存什么疑虑?尽请言之!”
李靖感受着李善道殷切的目光,边上李客师也急切地看着他,他终答道:“非疑大王之能,实虑自身之节。然薛君之言,亦令靖深思。若大王真心用仆,靖愿以微薄之力,尽效大王。”
李善道大喜,上下晃动李靖的手,说道:“药师此言,足见忠义之心!药师兄,智如子房,才如管仲,今得兄相助,好有一比,有道是,如鱼得水。明日我便设坛,拜兄为将!”
“如鱼得水”云云,是刘备形容得了诸葛亮后的喜悦之情。
这话用在此处,比“吾爱孟夫子”确乎是贴切得多了。
却是实话来讲,实际上,李靖在放下兵器,跟着李客师来谒见李善道的时候,已有几分归意。之所以见到李善道后,仍表对李渊的忠诚,无非出於对旧主的尊重与道义,——或者直白点说,如他自己所言,是出於对他自己名节、名声的考虑。毕竟,名节之於士人,是立身之本。他出自名门,亦有名於海内,总不能一见到李善道,立刻就放弃旧主,改投李善道。
这是情理中事。
就像宇文歆被高曦俘虏之后,所言之“只求速死”一样,宇文歆真的就这么想为李渊捐躯尽忠么?未必尽然。有些话,是不得不说。换而言之,即场面话罢了。
则话到此处,却又说了,李靖投李渊时,不是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以求投李渊,而怎今日面对李善道,反是推三阻四?原因也很简单,场景不同。他大呼“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时,他已经被押到了刑场,生死一线,转眼就要被砍头了,迫於无奈,只得高呼壮语以求生机。现在李善道这里,明显李善道是不会杀他的,所以他自然不必急与表态,该说的忠义之话、该有的忠义姿态,还是要做足才好。
不知不觉,时已入夜。
帐中点起烛火,是夜,李善道帐中设酒,召集群将,一为李靖洗尘,一为李靖之投庆贺。
烛光摇曳,酒香四溢,苦战多日,攻破了宇文歆营,诸将本就高兴,李善道因得李靖,喜上加喜,气氛十分热烈。唯因在军中,尚有军事明日要议,饮酒已破例,酒宴当然不会太晚。不到两更,就结束了饮酒。诸将辞去,李善道独留李靖,这天晚上,与他同塌而眠。——李客师也叫到了宿帐,从天下大势到兵法军略,相谈极投机,叙到天快亮,三人方才睡了会儿。
李善道习惯早起,睡没多大时,就醒了。
他的衣袖被李靖压在了身下,李善道取出拍髀,截断了衣袖,轻手轻脚的下了床榻,自出帐外。李靖很警醒,李善道刚一出去,他就亦醒了。看见李善道截断的衣袖,他心中一动,暗自感慨李善道的细心与体贴。身边鼾声停下,乃是他的弟弟李客师也醒来了。
“阿哥,你醒了?”李客师揉了揉眼,找不见李善道,问道,“大王呢?”
李靖坐起,答道:“大王刚出帐。”
李客师披衣而起,到帐门口,打开帐门,向外望之,晨曦微露,军营已开始忙碌。帐外的张士贵等宿卫赳然而立,然未寻到李善道的身影,便返身还帐,说道:“阿哥,大王可能巡营去了。自弟被大王用为幕僚,每天早上,只要在军中,不分寒暑,大王第一件事,就是巡营。”
李靖点了点头,下床来,穿好外袍,看了眼李客师,问道:“阿奴,你一直看我作甚?”
“有句话,弟昨晚就想问阿哥了,不得机会。帐中无人,弟斗胆敢问。”
李靖说道:“何话?”
“阿哥觉得汉王何如主也?今从汉王,阿哥是真心从附,抑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