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魏风华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午膳

第六百七十九章 午膳

第六百七十九章 午膳 (第1/2页)

沐恩身子一颤,立刻移回了目光。
  
  “咨尔锦衣卫指挥使萧平!”沐恩的声音带上了一丝谨慎的意味,“执掌缇骑,宿卫宫禁,侦缉不法,夙夜勤劳。新朝肇始,万象更新,当体天心仁恕,以光明正大治国。特晋为都督佥事,仍领锦衣卫事。然,侦缉刑狱,国之重器,当循律法,归于有司。即日起,凡涉及朝臣、士绅、百姓之侦讯、缉捕、刑狱事,非持刑部驾帖、都察院宪票,锦衣卫不得擅自干预!原有专司侦缉之千户所、百户所,除保留必要宿卫、仪仗及京城治安之职司,余者尽行裁撤,人员由兵部、刑部酌情安置录用。锦衣卫当恪守本职,拱卫宫禁,协理京城治安,不得逾矩。望尔善体朕意,整肃部属,以彰新朝气象。钦此!”
  
  大殿里一片死寂。
  
  说句实话,对于锦衣卫,大部分朝臣的观感都是很复杂的。
  
  作为延绵了整整昭安、定远两朝的特务衙门,锦衣卫在大魏江山风雨飘摇的时期,确实是稳定了内部的人心,让吏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清明,但与之相对的,锦衣卫就像一团厚重的乌云,始终笼罩在大魏朝堂的上空,用株连、攀咬来让案情不断扩大是锦衣卫最常用的手段,抓了审,审完照着口供抓,这种极端高压的办案手段几乎让朝堂百官都闻风色变,于是乎就此衍生出个说法:在魏辽国战的那几年里,大魏的官最好的下场,便是告老还乡,或者被弹劾罢官--一旦某天清晨出现在门前的是锦衣卫,那么就恭喜了,基本上从此以后就不用担心前途和家人的安置问题。
  
  因为大概率一家都得死绝。
  
  当然,就算是如此高压,这两朝的官员伸手贪的也仍不在少数,这只能说明大部分做官的人为了捞银子那真是连命都可以豁出去,但随便代入一下,锦衣卫每次但凡有动作,朝堂上都会乱作一团,昭安二年江南私盐案,定远元年北境秋粮案...再到靖王两次回京,两次都握着锦衣卫这把刀让朝堂半空,就算是作为站在一旁没被波及的官员,看见那阵势也得吓个半死。
  
  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当顾怀接受禅让登基,在某种意义上“得国不正”,那么锦衣卫这把刀,是不是会掀起又一阵延绵整个顾怀坐在那把龙椅上年头的腥风血雨?
  
  这几乎是必然--因为只要不是真正一刀一枪打下来整个天下,那么大搞特务政治强行安稳--或者说镇压人心就是唯一的选择。
  
  但这道旨意一出,却彻底推翻了他们的想法。
  
  锦衣卫!这柄悬在百官头顶数十年的利剑,这令人闻之色变的特务爪牙,在新朝伊始,竟被新帝亲手削权!而且是大幅削权!将最令人恐惧、最易滋生冤狱的“风闻言事”、“罗织构陷”之权,直接套上了刑部和都察院的枷锁,这意味着,锦衣卫不再是悬在每个人头顶、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它的爪牙被严格限制在了宫禁安全和京城治安的范围内,虽然“拱卫宫禁”的职责依旧重要,暗中的耳目未必全消,但特务政治的色彩被大大冲淡了,笼罩朝堂数十年的阴云,仿佛被这道圣旨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透进了名为律法和程序的光明!
  
  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清流和曾担惊受怕的官员,激动得几乎要热泪盈眶,新帝登基伊始,竟能如此果决地自断一臂--至少是明面上,这份气魄和追求“光明正大”的姿态,无疑极大地安抚了人心,也为新朝吏治开了一个好头,低低的议论声迅速在殿内蔓延,一股难以抑制的轻松与振奋之情,如同暗流般在百官中涌动、传递。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彷佛一直站在阴影里的身影,彷佛是想看看,这个曾经让大魏无数人不敢直呼其名,甚至名声差到可止小儿夜啼的秘谍头子,此刻会是什么表情。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他很平静,平静到似乎早已接受这样的命运。
  
  “臣萧平,领旨谢恩!必当恪守圣训,整肃部属,不负陛下重托!”
  
  又一件大事议定,沐恩展开了又一份旨意,声音恢复了平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序,统御万方。册封李氏女明珠,温良敦厚,淑德含章,侍奉朕躬,克娴内则。特册封为贤妃,赐居景仁宫。”
  
  “崔氏女茗,世家闺范,敏慧知礼,兰心蕙质,襄理宫闱,勤勉柔顺。特册封为淑妃,赐居承乾宫。”
  
  “民女莫莫,秉性纯良,温婉贞静,深得朕心。特旨册封为贵妃,赐居永寿宫。钦此!”
  
  后宫册封,情理之中,但旨意未免太过简洁,要知道在龙椅上这位还是靖王的时候,可是未曾成婚的,连王妃都没一个,怎么突然冒出来三个入后宫的女子?尤其对莫莫的身份只以“民女”带过,却册封“贵妃”且位居贤、淑二妃之上,赐居象征尊贵的永寿宫,其中深意,足够心思灵透的官员咀嚼良久。
  
  可这毕竟是皇帝家事,册封的又是妃子,实在犯不着多管,百官也没出声,眼看这事就要过去,然而,就在这旨意余音将散,殿内气氛因削厂卫、封后宫而显得颇为和谐之际--
  
  “陛下!臣有本奏!”一个清亮甚至带着几分亢奋的声音陡然响起!
  
  一个身着青袍、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御史,猛地从文官队列中冲了出来,动作幅度之大,几乎带倒了旁边同僚,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微微发颤:
  
  “臣!监察御史张瓒!冒死直谏!恭贺陛下登基,册封后宫,此乃家国之喜!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亦不可久虚中宫之位!中宫皇后,母仪天下,统摄六宫,乃人伦之始,万化之源!今陛下已册贵妃、贤妃、淑妃,皆为贤德,然中宫之位空悬,恐非社稷之福,易启内外之疑!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万民福祉为念,早定中宫,择贤德之女,正位坤宁!如此,则阴阳和顺,乾坤定矣!陛下明鉴!”
  
  登基第一天,第一次朝会,便请立皇后!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名叫张瓒的年轻御史身上,有惊愕,有鄙夷,有看戏的玩味,也有少数人眼中闪过的“这厮倒是会挑时候搏名声”的了然。
  
  顾怀撑着下颌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微微眯起眼,看着丹陛下那个跪得笔直、头颅高昂,仿佛随时准备为“直谏”赴死的年轻御史,一股极其熟悉的、源自骨髓深处的烦躁感,瞬间缠绕上心头。
  
  来了!他心中冷笑。
  
  听到册封贵妃的旨意,便意识到这是在新朝第一天的大好表现机会,就像当初赵轩登基之后,由于后宫一直没进人,便成天有人上奏劝他娶老婆--顾怀也是在朝会见过这一幕的,当时还当乐子看,没想到有一天这破事也落到了自己身上。
  
  赵轩啊赵轩,我总算切身体会到你当初被这些苍蝇嗡嗡围着管“家事”是什么滋味了!
  
  立后?登基第一天,龙椅还没坐热乎,封妃的旨意墨迹未干,这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要替自己“定乾坤”、“和阴阳”了?
  
  这帮御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治国安邦不见其能,盯着皇帝的后宫、起居、私德,眼睛倒是比鹰隼还尖!
  
  骂他?呵,正中其下怀--明日弹劾“拒谏”、“苛待言官”的奏章就能堆满御案,成全了他“直声动天下”的美名,青史里说不定还要记一笔“靖平初,御史张瓒请立后,帝斥之”...他倒好,退休了还能跟子孙吹嘘,当年如何触怒龙颜!
  
  不理会?这开了头,后面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张瓒,成群结队,前赴后继,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理直气壮地来管该去哪个妃子那儿就寝,该立谁当儿子!烦不胜烦!
  
  顾怀的指尖,在龙椅扶手上缓缓摩挲,冰凉的触感稍稍压下了心头的火气,他脸上那丝因削弱厂卫而带来的“光明仁君”的温和面具并未破裂,只是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冰冷的厌烦。
  
  大殿内死寂一片,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着新帝的反应,张瓒更是挺直了腰板,脸上因为激动和期待而泛着红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诤臣”之名在新朝第一天便传遍朝野的景象。
  
  顾怀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张瓒身上,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温和的询问:
  
  “卿...叫张瓒?哪个瓒字?”
  
  张瓒一愣,随即狂喜涌上心头!陛下问我的名字了!这是简在帝心啊!他连忙叩首,声音更加洪亮:“回陛下!臣张瓒!瓒,乃祭祀所用之美玉也!臣父取此名,乃望臣如美玉,持身以正,秉节如玉!”
  
  “哦...美玉张瓒,”顾怀轻轻重复了一句,语气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他微微颔首,“卿之忠心,朕知道了,立后之事,关乎社稷根本,非比寻常,容朕...再思,退下吧。”
  
  “陛下!立后乃...”张瓒还想乘胜追击,却被顾怀那看似温和实则不容置疑的目光一扫,后面的话顿时噎在了喉咙里,他有些不甘,但终究不敢再强谏,只得悻悻叩首:“臣...遵旨。”
  
  退回班列时,他脸上依旧带着几分得色,显然认为自己今日之举,已在陛下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日后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
  
  张瓒...美玉?顾怀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眼神深处那点冰冷的厌烦,已经悄然转化为一丝更深的漠然。
  
  挺好记的,这笔账,先记下,等腾出手来...再慢慢跟你这“美玉”,还有那些想靠管皇帝裤腰带搏名声的“诤臣”们,好好算算。
  
  殿内气氛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变得有些微妙,顾怀摆了摆手,示意沐恩念完最后一道旨意,沐恩展开明黄卷轴,清了清嗓子,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初承大宝,仰赖天地眷佑,祖宗庇荫,并念苍生困苦,天下久经兵燹。值此万象更新之际,特颁仁政,以慰黎元,以彰天德!”
  
  “其一,大赦天下!除谋逆、戕害宗亲、十恶不赦者,余者罪囚,无论轻重,一体赦免,许其归乡,重做良民!望其洗心革面,感沐天恩!”
  
  “其二,蠲免赋税!自靖平元年始,天下各省,田赋、丁银、杂税,着户部会同各省巡抚,体察民情,酌情减免!遭兵灾最重之河北、辽境,务必从优从宽!然国用维艰,百废待兴,开源节流,并行不悖!其具体条陈,着户部详议奏报!”
  
  “其三,抚恤忠良!北伐阵亡将士遗属,加倍抚恤,免除其家徭役十年!伤残将士,由兵部会同地方妥善安置,不得使其流离失所!钦此!”
  
  旨意念出,殿内因为某个年轻御史谏请立后的微妙气氛骤然一松,赦免、减税、抚恤!这是实打实、惠及万民的仁政!尤其对重灾区的强调,让许多出身地方的官员面露激动,然而,“国用维艰”、“开源节流”八字,又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部分精于财政的官员心中激起涟漪--新帝并非一味宽仁,亦知国库空虚,后续必有动作!这“开源节流”四字,足以让户部和相关衙门浮想联翩,是清查田亩?整顿盐铁?还是另辟财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