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倒是我高看他了
第412章 倒是我高看他了 (第1/2页)对178号虚境的研究持续到了深夜,在科林塔研究人员们的努力下,虚境背后的时间又向前推进了足足五十年。
然而,研究的进展却并不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维系着两个世界的虚境通道本身变得衰弱之外,再没有其他事情发生。
虚境背后的灰人文明似乎已经没有了新的洞见,可以向他们的“造物主”分享。
而他们在技术上取得的最新进展,已经不是学邦的研究员们能看懂的了。就连无所不知的新神“科林”,也开始渐渐理解不了那映入眼帘的景象。
这是难免的事情。
任何父亲都会有那么一天,渐渐理解不了自己的孩子在想着些什么,又在干着些什么。
对于科林塔的研究人员来说,唯一的执念大概也就剩下那个蔚蓝色的世界了,他们想知道“宇宙之灵基金会”的后续,更想知道那些疑似人类的生物是否仍然信仰着“科林”,以及……他们能否越过178号虚境与他们取得联系。
这不仅仅是研究人员们的执念,也是罗炎虽然没有明说,但心里确实存在的念想。
虽然知道那儿可能并不是自己的老家,但他还是很好奇另一条时间线上的地球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及生活在那个世界的自己又过得咋样……如果有的话。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过去的五十年里,灰人文明没有再进行新的虚境探索。
而那个蔚蓝色的世界,也就此从科林塔的研究员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种种迹象都表明着,两个世界正在渐行渐远。无论是那个蔚蓝色的世界与灰人的世界,还是灰人的世界与学邦所在的世界。
所有魔法师的心中都生出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们此刻眼前所见的景象,恐怕就是最后的“大结局”了。
灰人的历史还在继续向前,关于虚境的探索只是他们繁花似锦的记忆中的一段小插曲。
他们并没有像索利普西人那样执着于对虚境的探索,而是成为了像他们父亲一样的“普通人”,怀着对精神、灵魂以及虚空的敬畏,继续行走在由物质构成的宇宙。
在这新的篇章里,“科林”已经不再是他们故事的主角,而是和乔恩一起成为了一个符号,作为“宇宙之灵教派”教义上的一页。
和所有舍不得孩子离开的父亲一样,科林塔的“神明”们同样不舍得就此与178号虚境的灰人们分别。
这时候,一位助教忽然提议道。
“这样下去他们迟早会忘了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趁着我们还能对他们施加影响,从他们中间再选一位神使?”
这个建议得到了不少研究员的认同。
然而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宇宙之灵基金会”的失败已经预示了这一选择的未来。
譬如米勒。
怀着对灰人文明那不可思议的团结与凝聚的憧憬,他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反对的观点。
“……我反对!如果我们不愿意放手,我们最终会重蹈默克的覆辙!现在我们的虚境通道上还有一些源力可以利用,到了那时恐怕连仅有的这点儿源力都不剩下了!”
这并非是他心中真正的理由。
但比起虚无缥缈的憧憬和对“孩子们”当下幸福的满足,这个实际的理由更容易让其他“神明”接受。
科林塔中的争论持续了很久,然而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终,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科林亲王,等待着这位真正的“造物主”对灰人的命运做出裁决。
面对那一双双期盼的视线,罗炎思索良久,却给出了令大多数“父亲”都感到失落的答复。
“已经足够了。”
看着那一张张无法释怀的脸,他用温和的语气说道。
“再新的神明也终有一天会成为旧日的古神。”
“我们的‘孩子’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神明,进入了人人如神的时代,我们继续攥着他们的手不放,也未免太不解风情了。”
“乔恩已经死去。”
“就让‘科林’也随他而去吧。”
……
自那之后又过去了几天。
随着178号虚境研究的告一段落,科林塔的研究员们针对该虚境的研究也从原来的理论探索转为了对现有资源的开发。
他们不再使用源力加速虚境背后时间的流逝,急切地前往遥远的未来,而是让时间顺其自然地流淌,珍惜两个世界分享洞见的最后一点时间,并争取从178号虚境的当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就像他们正在440号虚境中做的那样。
因为没有需要亲自指挥的工作,这段时间罗炎暂时离开了科林塔,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安排“后事”上。
譬如虚境资源重组委员会的筹建,譬如魔导科学实验室的安排,以及科学课的课程安排等等。
虚境资源重组委员会的办公室。
比起传统学者的书房,这里更像是一间井然有序的档案馆。高耸的书架直抵天花板,上面整齐地码放着标记了不同虚境编号的卷宗。
一排排书桌后,伏案工作的文职人员正一丝不苟地抄录从各个法师塔递交上来的报告,并将它们一一归档整理。
助教与导师们穿梭其间,步履匆匆,偶尔在某个项目看板前停下,低声讨论着什么。
空气中弥漫着旧羊皮纸与墨水混合的干燥气息。
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归属清晰,这里所有人都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而不必为工作之外的琐事烦心。
至少暂时是如此。
罗炎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满意,而这也是继“科学”的思想之后,他为学邦留下的又一个宝贵“遗产”——
他参考现代的学术项目管理经验,为学邦的虚境研究设计了一条更“科学”的资源分配管理体系!
在这里,每一个虚境的探索都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进行管理。
有人负责前期的风险评估与资源审核,有人负责跟进项目进度与物资调配,所有进入审批资源的项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登记与价值评估,再统一转入研讨会进行审核与面试程序。
任何对资源的发放存在异议的学者,都可以申请在研讨会上进行旁听,以及在提问环节发出质询。
这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过往那种资源被少数学者垄断,研究成果与风险全凭学者个人良心的混乱时代。
当然了,要不要沿用下去就看学邦自己了。
任何游戏的规则都仅仅只是规则而已,真正决定一场游戏是质量局还是娱乐局的因素,最终还是“玩家”自己。
如果那位亲爱的“阿里斯特二世”在自己离开之后的第二天,就把这间办公室里打扫卫生的人都换成自己的,那他就算把索利普西人的管理技术引进过来也是摆设。
当然了。
那家伙真要是这么做了,也未尝不是好事儿,毕竟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阴影来衬托的。
坐在办公室最深处的书桌后,罗炎悠闲地品着茶,欣赏着这台由他亲手完成的作品。
与此同时,刚刚完成178号虚境研究资料归档的米勒,正在眉飞色舞的向他汇报着论文的进度。
“殿下!我们的收获远超预期!虽然很遗憾没能将‘灰人’文明的故事看到最后,但我们在178号虚境中的产出已经完全超过了440号虚境!”
“我们不但找到了比默克导师那套粗暴的‘收割’更高效稳定的开采方法,还将178号虚境的通道巩固的前所未有牢靠!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想好从灰人那儿弄点什么过来,但那堆积在虚境通道中的庞大源力资源,已经足够将该虚境变成一张长期且优质的饭票了!”
他深吸一口气,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复,但语气中的敬佩却丝毫不减。
“……至于理论方面的进展,那就更惊人了。无论是灰人的‘灵能网络’,还是我们在探索中发现的‘虚境中的虚境’现象,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是足以登上《贤者报》头版的重大研究发现!”
打捞虚境资源是学邦的老本行。
虽然无法直接打捞出奥斯大陆上不存在的“技术”,但那些能够用来凝练灵魂的宝物,以及制造强大魔导器的稀有材料,却是贤者们也无法拒绝的诱惑。
罗炎对米勒和他的团队能迅速重振旗鼓感到欣慰,但他看着对方那副恨不得立刻将论文发表出去的模样,还是善意地提醒了一句。
“干得不错。不过……最近你们还是别为难《贤者报》的编辑了,论文写慢点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米勒不解地看着忽然给自己泼冷水的导师,诧异说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将重新定义虚境研究的模式,再也没有人能够怀疑我们在干一件无用的事情——”
“等我离开之后,你们会明白的。”罗炎看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笑了笑,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小事。
米勒愣了一下,随即才反应过来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惊人信息,脸上的兴奋也瞬间凝固了。
他压低了声音,试探着问了一句。
“您……您要离开了?!”
“是的。”罗炎坦然地点了点头。
米勒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位尊敬的殿下,一时间竟是无语凝噎。
纵然他的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要挽留,但那些话都堵在了喉咙里,最终只挤出一道苦涩而沙哑的话语。
“……为什么?”
他是个聪明人。
虽然平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对高塔之上权力斗争的热心,但并不意味着他就什么也看不到。
最近种种迹象都表明,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贤者正在有意扶植圣能学派的乌里耶尔教授来制衡科林殿下所倡导的科学学派,许多原本亲近亲王殿下的学者又开始重新站队了。
淡化科林在“迷宫试炼事件”中发挥的正面作用就是一个典型的迹象。
虽然经历了那次事件的三千名学徒以及上百名助教都清楚,是科林殿下终结了被混沌腐化的阿里斯特教授,但《贤者报》却通过避重就轻的手法将荣誉指向了炸毁迷宫核心的奥菲娅等人。
这是高塔上层的第二个手段。
他们不止要扶植一个新的派系接替索恩结社,和“科学”学派斗争,还要在科学学派的内部另外扶植一个山头,从而分化原本属于科林个人的影响力,并挑动两个山头之间的矛盾。
这未必是大贤者本人亲自下达的命令。
但住在这座塔里的都是顶级聪明的人,他们只需要大贤者的一个眼神或者咳嗽一声,自然就能品出那唾沫星子里的言外之意来。
然后,这一切的布局都会在集体无意识的行为下自动完成。
178号虚境的灰人用灵能网络连接着彼此的心灵,学邦的贤者们不借助魔法的力量就能轻松做到这一点。
米勒本以为亲王会是例外,如果是一个无可争议的高贵之人,应该就不用经历这些了,然而结果却是他想多了。
谁来了这里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离开……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有很多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