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谁再忽悠谁
第七百四十八章 谁再忽悠谁 (第1/2页)他也在开城呆了几个月,这里的形势到底如何,他自然是了解的。
要说杨敏君的确有些手段,几个月的时间里,说服了不少的秦军将领听其号令。但依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听她的招呼。之前还想着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争取全盘接受秦军。
可是现在,胡骑又来了,还是足足近十五万骑兵。此时已经没有了多余的时间,让他们去施行自己的计划。
得了宋轶文的承诺之后,杨敏君也有了底气,这就以自己的名义在开城的院子里召来了众将。
冯大勇、汤红鹤、李木白、单志义、江凡、陈风行、任青虎等人纷纷赶了过来。
目光扫视着一众将领,杨敏君心中生出了万丈豪情。
几个月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终于有了班底,对秦军的掌握力度达到了一半以上。
这就是近五十万的秦军了,有此大军在手,杨敏君自认,可以在天下群雄中占有一席之地。
带着有些激动的心情,杨敏君把胡骑扰晋的事情给说了出来,跟着又表示,大夏会提供足够多的粮草与军饷给秦军。而秦军需要做的,就是派兵赶往晋州,阻拦胡骑霍乱中原。
“诸位,其实救晋,也是在救我们自己。胡骑的胃口可是很大的,一个小小的晋州是无法满足他们的。一旦直让他们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可能会对我们秦地三州动手。与其那个时候被动的挨打,还不如现在主动打出去更好一些。”
杨敏君于主位之上侃侃而谈。
下面的众将却是面色严肃,一语不发。
“怎么了?你们难道有什么想法吗?不妨直说好了。”自顾说了一会的杨敏君发现众将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便好奇般地问着。
众将呢,一个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大家的目光落在了冯大勇的身上。
这个出身普通之人,完全是靠着个人的指挥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说出的话,重要性不言而喻。
“冯将军,你来说说吧。”杨敏君看出了这一点,主动把话语权送到了对方的手中。
被点到名字的冯大勇,似乎有些难言之隐,站在那里,一直显得十分犹豫。
“说吧,这里又没有外人。”杨敏君微笑着,以鼓励的口气说着。
“那,既然老夫人这般说了,那我就直言不讳了。”
“嗯,要的就是直言。”
“好,秦军出关问题不大,有我们这些人在,至少可以控制一半以上的军队。但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名义出关呢?”
“名义?”
“对,就是名义。帮着大夏,总要给好处的,不然的话,就算是我们同意了,下面的兄弟怕也不会同意。”冯大勇一脸郑重般地言着。
“大军的粮草和军饷,可都是大夏出的,这难道还不够吗?”杨敏君似有不悦。
“老夫人,不够的。这面对的是胡骑,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天下皆知。都要和人家玩命了,粮草和军饷不是应该的吗,这个不算的。”
“那你们是什么意思。”杨敏君眉头轻微皱起。
“没什么意思,说白了,我们需要一个大义。比如说老夫人要说复国,这就是大义,就算有危险,兄弟们没二话,一样跟着老夫人干,可晋州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要因此而让我们去拼命,这就有些说不通了。”
冯大勇的话音一落,周边的将军们,一个个皆是附和般的点头。
显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大家都是这个意见。
“那我们要什么名义?”
问出这句话的杨敏君,也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的有些简单了。
是呀,晋州的事情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凭什么,那边有了危险,要秦军去堵枪眼?
怪不得冯大勇他们支支吾吾的不表态呢,原来是这个原因呀。
那问题又来了,大夏要求她出兵,这近半年来,她也从人家手中得了不好的好东西,现在是不好拒绝的。
秦军必须要出关,那就需要一个非常合适的借口,或是说条件。
“如果秦军一定要出关呢,怎么说?”杨敏君还是把这个问题给问了出来。
“这个...”冯大勇又变得有些犹豫了起来。
“都说了,是自己人,有什么说什么就是。”杨敏君又有些不乐意了。
“好,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大义。比如说晋州归属秦地,以后就是秦地的四州之一,这样一来,我们出兵才算是名正言顺。”
终于,冯大勇把憋在心中许久的话给讲了出来。
就是为了这句话,他冯大勇与众将们是委曲求全了近半年呀。
“这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